教學人生:老師的新年立願(二)

在上一篇文章,我鼓勵老師為自己訂立新一年的成長目標,並以聖經彼得後書第一章5至8節經文提供八個成長方向;前文提及了信心、德行、知識、節制,而本文繼續討論餘下四個方向。

「忍耐」並非對艱難處境無奈地苦忍,而是個人擇善固執的堅持。在這個價值觀紛亂的世代,作為老師,我們更要持守專業,做到不人云亦云,不趨炎附勢;能做到確實需要我們心存「忍耐」。然而,要做到擇善固執,也得看我們對「善」的理解。別以為大多數人接受的價值觀就是普世價值,當中有可能出於種種考量,或是羊群心理。基督徒老師可多作信仰反思,特別是如何於現今世代實踐聖經真理。若能以聖經真理和信仰反思為基礎,我們就更有信心對「善」執著和堅持了。

「虔敬」是對神心存敬畏。沒有信仰的老師們,可視之為謙卑的操練。誠然,老師設計和帶領課堂,一方面要充滿自信;與此同時,又要操練謙卑。學海無涯,我們學懂的只是滄海一粟,極其微小。這種對「虔敬」的追求,在信仰上讓我們能夠「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依靠自己的聰明」(箴言第三章5節);在追求知識的態度上要學習謙虛,明白我們懂得越多,就越知道我們不懂得的更多。

「愛弟兄的心」就是對熟悉的人表達愛心。別以為老師只是知識的傳授者,疑惑為甚麼要參與愛心行動?其實老師是生命工程師,以生命影響生命。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多麼希望能為他們培養出對人的關愛之情。我們在學習對不認識的人表達愛心之前,先學習對身邊的家人、朋友、同事、學生表達愛意。愛心的表達方式並不需要多麼偉大的行動,只要一句問候、一通電話、一張帶有鼓勵字句的小書籤、一個擁抱、一起祈禱,已能夠表達你對「弟兄」的愛心。

「愛眾人的心」就是對不認識的人也能表達愛心,這種愛心行動已經超越了人際關係,且不求回報。神既然叫太陽普照好人和不好的人,又降雨給義人和不義的人,就為我們立下了榜樣,叫我們認識和不認識的人都因我們的愛心行動而得著好處。老師可以身體力行擔當義工來操練愛眾人的心,也可以組織義工活動,帶領學生一同參與。

總結兩篇文章分享的八個成長方向,我並不認為要比重均等,個別老師可按自己的情況訂立優次和輕重;我也不認為一年時間就能操練完成,反而每年都可按著這八個方向訂立新的行動細節。如此,我們就不會「閒懶」和「不結果子」了!

鄭建德校長

滙基書院(東九龍)

教學人生:老師的新年立願(一)

兔年伊始,我們除了彼此祝賀外,還會為新一年立願,訂下新年目標。老師也經常帶領學生一起訂定目標,那麼老師有否為自己訂立新一年的成長目標呢?我希望借用聖經彼得後書一段經文,為我們提供八個成長方向,鼓勵我們「殷勤」作工和多「結果子」。

「信心」是八個成長方向之首,特別是初職老師,進入課室,有時真會膽戰心驚;就算是年資較長的老師,在面對種種教學轉變,也難免自信心受打擊。我們應當知道建立信心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經過許多磨練才能逐步累積而成。我在這裡提供三個增強教學信心的小錦囊:(一)備課充足,進入課室時,就會信心大增;(二)運用新的教學策略,特別是電子教學應用程式,必須要進行預演,減低出錯機會;(三)課堂要有兩手準備,隨時採取後備方案。作為基督徒老師,也要多為課堂教學祈禱,求神賜下信心。

「德行」對老師來說至為重要。常言道:「身教重於言教!」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所以老師對自己的言行應有較高的要求。年青老師與學生年齡比較接近,容易掌握年青人的喜好和文化,因而深得同學歡迎;正因如此,老師更要謹言慎行,切忌因為投其所好而以不合體統的方式與學生溝通。若要培養良好德行,恆心讀聖經最有幫助;因為「全部聖經都出自 神的靈,對教導、指責、使人歸正、培訓人行義都有益處」(提摩太後書第三章16節)。

「知識」增長是老師畢生的追求。有些老師的本科知識停留在大學畢業那一刻,沒有與時並進;備課也只是運用教科書提供的材料,課程範圍以內的倒背如流,課程範圍以外的就不聞不問。這樣的老師終會被學生唾棄,被行業淘汰;老師必須緊貼學科發展,帶領學生站高一線。教學不是單純為公開考試服務,而是要幫助學生培養好奇心,從而進深追求學問,有尋根究底的動力。況且,老師的學習態度往往成為學生的榜樣;學生眼見老師努力追求增長知識,便會更加努力了。

「節制」是指為求達至更高理想和目標而採取的自我約制,就如運動員的鍛練。除了在技術上艱苦訓練外,在飲食、作息上也要節制,才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因為要在學生面前展現更好的狀態,也要自我約制,包括有足夠休息和睡眠。我曾聽說,有老師因觀賞球賽而徹夜不眠;這樣對翌日的教學工作必定有影響。老師更加應該戒除傷害身體的習慣,如暴飲暴食、酗酒等,最好有適量運動,以保持最佳的精神和健康狀態。

篇幅所限,我暫且先談這四個成長方向,下期再續。祝達成目標!

鄭建德校長

滙基書院(東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