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送給我的恩師:「校長,謝謝您!」

近日出席了校長榮休的感恩會。感謝神的眷愛,讓我在二十年前踏進這所全新的學校,學習服侍的功課。

學校由創校至今經歷了二十個寒暑,當年見證著您從教育署手上接收了五百九十二條鑰匙;這就開展了我們正式進入校舍的工作。我們在首年以全校十四人的力量開設九班,照顧二百九十九名學生在各方面的發展及需要。回想起來,難以相信,全是恩典!

屈指一算,在這二十年間,您栽培了六位校長,造就了五位教師蒙召傳道,更有至少兩位教師進入教育局服務;您建立的團隊在不同的領域服侍人。您以身教啓發我們,讓我們看見要以事奉的態度在工作崗位上盡忠服侍。您成就了一支優秀的團隊,叫我們每天在教員室內有專業的交流外,更帶著嘻嘻哈哈歡喜快樂的聲音上班,在工作中充滿溫情。

在感恩會上,我們都捨不得您退下校長的崗位,您總是用聖經的話語提醒我們──「凡是你手可作的,都當盡力去作」(傳道書第九章10節)。您每天在校門迎接學生的情景,永遠刻在我們的心上。您謙卑的服侍就是我們的榜樣。

學校在您手中,學生擁有卓越的成績,但是您在感恩會中並沒有提及,更不以此為傲。您所重視的就只有一千五百多位學生在這二十年間清楚救恩,決志信主。

校長,二十年來,從來沒有見您有怒氣,您亦從來沒有「指示」我們工作;您的說話總是正面的鼓勵。您盡忠的身教,就叫我們學習盡忠服侍神所託付我們的人和事。

感謝神,不是叫我從書本中學習如何成為一個良善、忠心的好僕人,而是叫我從見證中看見及體會一位良善忠心好僕人的特質。

您將退下崗位了,沒有甚麼送給您!相信一切物質都不是您最重視的,但是我承諾我會永遠記著神讓我有十二年的光陰與您同行。我也會在往後的日子依靠神,運用祂賜予的恩賜,努力盡忠服侍;實踐「凡是你手可作的,都當盡力去作」(傳道書第九章10節),讓學生得到最寶貴的禮物(救恩),並以感恩為祭,建立團隊,建德育才。

「校長,謝謝您!」

翁美茵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

教學人生:感恩我遇上──愛的服侍

我屈指一算,成為人師已經二十多年了。啊!能夠讓我立志成為老師,箇中原因必定與我在學生年代遇過許多恩師有關,她們就像我在大海中的明燈,又如冬天的太陽。其中令我最深刻的莫過於以下兩位中學時代的老師,她們的親切與關懷,展露出慈愛和為人師表的典範,為我帶來美好的回憶。

初遇關愛學生的基督徒老師

還記得那年就是中學一年級,我在一所沒有宗教背景的學校唸書,又由於我小學時代也未有接觸過基督教教育,因此在中一那年遇上這一位基督徒老師,讓我有另一番的體會。

那年是中一新丁的我,只因為老師的和藹親切而選擇了她所帶領的課外活動──合唱團。當年適逢學校安排我們參加「全港校際合唱比賽」,所以老師不辭勞苦地在放學後及星期六與我們練習。那一首詩歌和她的喜樂自此就印在我的心中,直至今天……。「晨曦霧散聽小鳥唱歌,微光下看風景俏;神賜人萬物點綴世界,歌頌上帝達九霄……」。那一次的經歷就是我第一次接觸歌頌上帝的詩歌,我感受到老師訓練我們時的喜樂,也讓我欣賞及體會上帝創造的美。

我深深感謝老師將詩歌種在我心中,老師的和藹親切及悉心教導,讓我體會及感受到「愛」的教育。

高中相遇的第二位基督徒老師

她是我的班主任,印象中她從來沒有「責罵」學生。每當遇到我們的思想或行為需要糾正的時候,她總是耐心聆聽,去理解我們背後的想法。她經常與我們吃飯及聊天,她所重視的不只是我們的學業成績,而是更著重我們的生命成長。雖然回想起來慶幸我們並沒有甚麼「轟烈」的事情需要她操心及為我們處理,但是就因為那份細水長流的關懷及引導,正正建立了一份師生情誼。一位老師給簡單的關心問候,就叫我體會為師真摯的重要。

寫畢此文,想到早前聽見的一篇道理,講員提到耶和華宣告說:祂就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和信實的神(出埃及記第三十四章6節)。講員的提醒,叫我再思想自己在生活及工作上都要能夠活出神的屬性,叫學生能夠從我們身上體會愛的服侍。

翁美茵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小學

教學人生:作個能承載生命的人

我想到自己成為校長已有數年,既然在這個崗位已有一些處人處事的經驗,下一步又應該如何去補充自己的不足?又應該如何去做得更好?思前想後,想到的不是增益自己的學識,而是想及自己是否有能力將愛與關懷帶給身邊的人,並且能承載別人的生命。

近月,我開始再踏上進修之路,或許亦是希望完成自己多年前未完的夢。課程中的科目讓我有所啓發,從進修當中,再次深深體會「祈禱」的重要。

身為校長,公務當然是繁忙的,但更重要是必須有能力去承擔。這個崗位貌似管人管事,但是工作越久越發覺建立別人的重要,而我就是要有智慧與能力去建立別人!

記得在上年疫情期間,有兩位家長突然走到學校,原本希望我為他們安排一些援助。可是,即使我有意配合,政策亦需要與其他商界機構合作。在當時的制度中,並非說做,就可以即時賽行。家長流著淚説出他們的難處與感受,而我在過程中就是聆聽及默默禱告。在傾談一、兩小時之後,大家都沒有理出確實的方案;在傾談結束之際,我邀請兩位家長與我一同祈禱,將事情交託神。雖然事情未能即時解決,但是家長的擔憂心情在離開時已得著一份安慰。我送他們離開校門,也邀請他們繼續為事情代禱。當時事情未有解決,卻得著一份平安,而我承諾盡力為他們尋找資源,盡我的能力去解決問題,也會為這些人與事祈禱。

另一方面,我經常接觸到不少關於學生的報告,有些屬於個人問題,有些則是家庭問題。每當看著有家庭問題的報告時,心中總不是味兒;幾歲的孩子竟然要面對如此大的創傷!我更體會到,學校要能夠承載他們的傷痛的重要。我除了要為孩子們祈禱,更要為老師們禱告。因為老師更加要有能力承載學生的傷痛,陪伴他們成長,讓他們在學校這第二個家庭中找到愛與溫暖;而我,我要緊緊捉緊神,讓我有能力「作個能承載生命的人」。

有兩句名言常常提醒我,第一是馬丁路德所説:「我有那麼多的事務,以致我每天若不花三小時去禱告,便應付不了」;第二是祁克果這樣說:「一個人禱告,最初的時候以為禱告是說話。可是,他越來越安靜,直到最後他認識到原來禱告是聆聽。」

工作越忙越要重視祈禱,要去聆聽神的話。只有緊緊捉緊神,才有能力「作個能承載生命的人」。

翁美茵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小學

教學人生:我們都有召命

回想二、三十年前,從青少年開始就在教會成長,感謝團契導師及牧者常常提醒與教導,好叫我們要謹記帶職事奉的使命!我……能夠成為一位教師,可以透過這個崗位來服侍人群,這是神的恩典與賞賜。昔日得蒙牧者啟發,我們都是被呼召出來的人,要好好裝備自己「各盡其職」。上帝擺放我們在每一個崗位都有祂的心意,我們要去了解尋求。「誰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了挽救現今的危機嗎?」(以斯帖記4:14,《聖經新譯本》)這是初信主時已種在心中的經文。這令我經常思考,上帝要我把握的機會是甚麼?

感謝上帝,讓我通過服侍祂所建立的學校,也成就了我的人生。

在當年還未正式成為教師時,為了想知道自己可以如何成為一個稱職的基督徒教師,我便獨個兒報讀了「興學證基協會」的課程。還記得當年一個深刻的提醒:我們是有教師的職份,必須提供好的教育給學生。甚麼是好教育?就是讓孩子認識上帝,引導他們能夠按著聖經的教導而遵行,這就是好教育。因此,基督教教育就是好的教育,這就成為我一直的信念。就在當時,我定意要在基督教學校裡服侍,無論自己的恩賜有多少,都學習盡力成為一位讓學生認識聖經的老師。在這條教育的道路上,我只能說感恩再感恩。因為不是我付出了甚麼東西,而是在「育人」的道路上,我被孕育成長了。自從出道以來,我一直遇上如雲彩般的基督徒上司。

在我初為人師時,校長經常關心教師們的教會及團契生活,又適時以聖經金句作鼓勵。他又經常鼓勵未信主的老師,嘗試參與宗教活動。除此之外,更見校長與家長建立了真摯的相處關係,有助家長認識福音。往後,又繼續遇到不同的基督徒校長,從中也體會了校長為著教育的堅持與謙卑;為著學校發展而身體力行;為著老師的成長而成就他們的夢……

今天,我總覺得自己就是一位園丁總管,要把上帝交給我的小園圃好好悉心管理和發展好,讓每棵小樹苗都能在好土中成長。同時亦要建立園圃內每位成員,讓他們能按著各人的恩賜好好發揮,追尋多姿多彩的夢。教育就是要薪火相傳,要有使命,亦要承擔。

多年一直銘記的聖經金句──「我拿甚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施的一切厚恩呢?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詩篇116:12-13,《聖經新譯本》)

翁美茵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