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超人。他擁有過人的能力,能夠超越限制,能人所不能;被世人讚嘆,贏盡掌聲,是眾人心目中的英雄。「超人想法」(superman thinking)在現實生活中,究竟會產生甚麼問題呢?
有一個求助者,他的心情非常鬱悶和沮喪,常常感到很焦慮。他晚上睡不好,整個人沒精打采;又覺得自己沒有用處,甚至有自殺念頭。他總想把每樣事情做到盡善盡美,上司分派工作給他,他會做到認為「完美」為止。結果,他賠上了休息時間。近來換了新上司,上司常常對他惡言相向,並且人身攻擊;而家庭方面,他要照顧患上癌症的母親。他覺得自己面對工作或母親的情況,感到無能為力,對自己很失望和自責。
除了運用藥物治療,改善他的抑鬱情緒,我也建議他放下做「超人」的期望。人生在世,總有一些事情超過我們能夠控制的範圍。「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人生哲理未必於每個狀況都奏效。就如面對生老病死──這個自然定律,醫生也不能阻止,充其量作舒緩治療,減輕病人的痛苦。無理的上司更到處皆是,要麼辭職不幹,要麼換個心態對待他,才能保護自己的情緒。面對壓力的時候,要分清楚甚麼事情可以控制,甚麼不能控制。對於不能控制的事情,轉用接納或適應的心態面對,能減低壓力。
有研究顯示,能做到「愛惜自己」(self-compassion)的人會比較開心、樂觀,不會那麼容易焦躁、沮喪。「愛惜自己」就是願意用溫和、寬容的態度正視自己的限制,接納自己,不苛責自己。辛苦的時候,為自己打打氣:「你已經盡力,做得很好了!」留一些時間給自己放鬆心情,或者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
聖經有許多篇章記載著神給人的應許,給人盼望、安慰、鼓勵等,使人增添力量;如以賽亞書四十章二十九至三十一節提到:「疲乏的,他賜氣力,無力的,他加力量。就是年輕人也會疲乏困倦,強壯的人也會全然跌倒。但那些仰望耶和華的人,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像鷹一樣展翅上騰;他們奔跑,也不困倦,他們行走,也不疲乏。」而在以賽亞書四十一章十節,神說:「不要懼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四處張望,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公義的右手扶持你。」
馬燕盈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