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恩典足夠你用,因為我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第十二章9節上《環球聖經譯本》
文:何慧芬牧師│香港基督教癌症關懷事工聯會理事會副主席
香港是一個高度發展的城市,生活節奏緊張,工作忙碌,加上全球氣候改變、食物受污染,癌症這個非傳染性的病症在香港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多年來仍在上升。根據香港政府的數據顯示,癌症是香港人的頭號殺手,在過往10年,癌症的發病個案每年以約2.6%的比率增長。世界衞生組織的數據更告訴我們:每年有超過1,000萬人被診斷出罹患癌症,並且每年有超過600萬人因癌症去世,數字非常驚人。雖然現今醫療科技非常先進,然而癌病年輕化、普及化及長期化的走勢讓我們發現,我們生活的周圍總有癌症患者,所以我們要認識癌症,提早預防,萬一遇上也知道如何面對。
見證病人有主同在平息驚恐
記得去年聖誕節前夕,得悉一位會眾的朋友確診癌症,因發現得太遲,癌細胞已擴散全身。由於家人等對癌症缺乏認識,在確診的過程需急速應變及面對許多未知,病者及家人每日都在惶恐中渡過,感到非常大壓力。後來,家人同意接受教會牧者探望,也讓教會癌患的過來人與他們同行。感恩病者在病危中把握機會信主,並在家人面前接受洗禮;過程中,得著盼望與力量。雖然這位病人沒有因信耶穌而戲劇性地得痊癒,至終仍是被主接走,但過程中家人見到他因有主同在而平息驚恐,又因確信人生之後已有安排,故可以平靜面對與家人離別。家人亦因此解除心結、互相珍惜,接納生命的限制及人生必有終結……。見到神的愛臨在這個家庭中間,帶來難得的改變。雖然與家人離別實在不容易,但聖經應許信主的人將來仍能在天家再見。這個聖經中的應許便為病者及其家人帶來實在的盼望,以致離別雖然不捨,仍能靠著主賜的盼望繼續前行。
筆者是癌症過來人,也來自癌患世家。在我年少的時候,父親八兄妹便在不同的年齡,因不同的癌病而離世。所以,當我成年及信主後,得知愛人到底的主耶穌及全人關懷的基督教信仰,可以幫助人面對人生各樣的考驗及挑戰,只要人接受耶穌做救主並懂得依靠主,便可經歷生命的改變、生活中的幫助。雖然聖經沒有應許信主的人凡事平順高昇、沒有災病或考驗,但我見證到真心信主的人能夠在面對艱難及危疾時從主得智慧及勇氣,勝過各樣的考驗。所以筆者對癌症關懷特別有負擔,深信基督的教會及又真又活的主耶穌能使在病患考驗中的癌友及其家人,得著實質的支持及永恆的盼望。很想同大家分享一些真實的個案,以及在癌症關懷服事中的一些發現及見證。
按需要設限免活在過度忙碌中
記得一位在職姊妹,她因一次肚痛入院做身體檢查,竟發現已是腸癌第四期,癌細胞已擴散至肝,在其後的一年內,先後做了三次手術、十四次化療及標靶治療。感恩姊妹當時較年輕,且蒙神保護,完成所有治療後身體情況仍好。其實患病前,姊妹曾經決志信主,但因委身事業發展,未有用心明白所信的主,也沒有空間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及價值。直到病後,才有機會停下來整理生命,投入教會。透過教會的癌關小組及牧者、弟兄姊妹的關心及探望,姊妹的生命得著重大的改變,也成為一個感恩的人。教會兄姊對她的關懷,也感動其父母願意參加教會,決志信主。姊妹不單病得醫治,其積極的態度也鼓勵和感染許多病友。現今她更投身癌關小組,關懷病友,並且她全家都參加教會的團契及崇拜,樂也融融。
在面對嚴峻的病患時,即時的體會是人的生命好脆弱、人生終結就在眼前,對作為人的虛空及限制,有更深切的體會。平日習以為常的呼吸、梳洗、進食、行走等等,原來不是必然的,益發對曾經或能夠擁有的人及事心存感恩,也份外珍惜。因為接近過死亡,也會為每日能夠存活而感恩;畢竟每人只能活一次,能夠有機會接觸、相處、認識,就當彼此珍惜,亦當學習彼此關心及服事。聖經表明身體是聖靈的殿,要學習好好保養顧惜。要善待身體,調整生活的作息非常重要,特別在時間的分配及運用上,當要好好籌算,定好人生的目標與優次,並按需要設限,免得生活在過度忙碌中,令身體吃不消。此外,認識自己的情緒,食得健康,保持適量運動,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恆常保健,令身心保持舒暢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至於作為患者的家人及朋友可以做甚麼呢?建議用忍耐及包容的心去陪伴,或以不同的方式表達關心與慰問。不要輕看這些簡單的行動,這其實是莫大的支持。當然,能夠為對方祈禱守望求恩典,是最有效的支援,因為我們需要的恩典、智慧與平安,都是從神而來,祂是我們至終及最有力的倚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