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愛事件簿:脫離「那惡者」(上)

筆者希望透過人物故事,帶出人性的輭弱及其衍生出來的問題;繼而和讀者一同探索出路。

她心緒不寧。這個平安夜並不平安。

眾好友約定一起吃晚餐慶祝聖誕節,本應是椿開心事;但想到要見她,她仍感蹩扭。那回,遇上他夫婦倆,她許久沒見他了,喜出望外,不禁問他:「肥了還是瘦了?」身旁的她即時搶著答:「他肥了瘦了,有我身為太太去操心。」她開始意識到對方不悅。

後來的一次遠足活動,她原以為能夠趁機會澄清誤會。大家浩浩蕩蕩上山後,她瞥見她和另一個朋友走在隊尾,特意回頭到他倆身邊,喜滋滋說:「猜猜疫情《限聚令》撤銷後,我出席一個講座時,坐在誰身旁?就是妳的丈夫。」她接著解釋:「其實,妳不用介意。我見他愈來愈忙,也不再參加我們的聚會,才特別關心他而已。」

豈料對方卻像抑壓許久,一觸即發,忿然作色應道:「是的,妳非常關心他。一起去探朋友,妳沿路一直和他聊天,抵達後,竟然拍拍椅子,叫他坐在妳身旁。後來的一次晚宴,妳見到我,劈頭第一句便問:『他不來了?』我說他忙,妳便顯得悶悶不樂。我逗妳説話,妳只低頭弄電話。待另一個朋友也問起他為何不來,我照樣解釋說他忙,妳又立即追問他究竟忙些甚麼。其實他忙啥,與妳何干?」

萬萬料想不到對方囤積這麼多憤懣,她一時間不知如何回應,只好默不作聲。

對方又接著指控:「我認識妳在先,有困難時是我關心妳,妳卻似乎關心他多過我,令人費解!」

對方說罷才緩緩氣,稍為平靜下來又說:「我這麼介意,因為一直有許多女士對他表示好感。其中有一個,凌晨三點也發短訊給他。知道吵醒了我,之後改發電郵給他。我是不對,偷看了他的電話和電郵。我知道他不會和她發展,但我真的難受。對方竟然膽大如斯,不放我在眼內。但是我不能接受自己的朋友也漠視我的存在。希望妳明白我的心情,體諒我為何介懷。」

她被對方責怪,並當著另一個朋友面前,還要她去體諒她?

「妳不認為妳令他難做?」她心中有氣,反過來質問對方。

「妳不明白,那我不再和妳說了!」對方回應。

「你又怎麼看?」她心有不甘,轉面向在旁聽著的朋友問道。

「我太太也會介意我太關心別的女性。」朋友回答。

「大家應保持恰當的距離,不要傷害人。」對方插嘴。

她不想再糾纏下去,只好息事寧人說:「如果因為他,令我倆有芥蒂,那我向妳道歉。」

對方沒有正面回應她的道歉,只說:「我先行。」便邁步向前走,拋下他倆。她悶悶不樂一整天。

晚上,對方發來短訊:「回想今天生氣,全然是讓疑團和不安一直累積著,沒盡早處理,對不起!」

她頓時百般滋味湧上心頭。對啊!對方應該打從第一個不滿,就向她直接提問就是了,為甚麼要憋在心裡?並且在別人面前怪責她,令大家尷尬。她自問是個爽快的人,討厭別人拖泥帶水。再者,是否已婚?是否朋友的丈夫?這會構成問題嗎?既然大家投契,深交又何妨呢? (待續)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第四章23節《和合本》)

巫婉婷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