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從2016年開始,規定在港上市公司遵守「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指引」進行報告,其原因是投資者對於社會及環境議題日益重視,亦會在選擇投資組合時考慮企業在ESG的表現。上市公司除了履行其企業ESG責任,亦要使其具有高透明度。為著進一步擴大環保的範圍,由今年7月1日之後的財政年度開始,公司必須就氣候變化對其自身影響作出披露。
在ESG概念中,「社會」方面強調一連串的議題,如勞工權益、平等機會、防止貪污、職安健、法律責任等。「管治」方面著重一間企業如何被帶領、管治及管理,並且協助企業實踐其既定目標及提供監管的方法。「環境」方面則留意著將環保概念融合至業務當中,如減排減碳、減少空氣污染。
將環保概念融合至業務運作上面,除了保護環境,很多時都提供經濟效益,例如使用可再生能源能而節省電力,減少用紙,減少廢物並提高循環再用及回收比率,可節約成本之餘,亦為環境作出貢獻。在業務創新、設計及開發過程中,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例如定期監測能源和水資源的使用,更能夠令整個社會受惠。對環境負起較強社會責任的公司,更可建立良好聲譽及形象。
現在很多大型企業和機構,都推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EMS)標準認證 。其主要概念是引導企業或機構按照規劃、執行、查核與行動 (PDCA)來建立環境管理的自我約束機制,從最管理層到各員工都主動地處理好企業發展與環保的關係,以至持續改善環境效益;對保護環境管理和貫徹企業環保的責任有很大幫助,都值得採用。
鄧允明博士
英國特許水務及環境管理學會會員(MCIWEM)
英國特許環境師(CEn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