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次教導家長如何教養孩童的課堂中,最令我感到滿足的是看到學員的變臉過程,即從「愁眉苦臉」變到「從容不迫」的表情,究竟家長們發現了甚麼而有如此的改變?我整理了一些家長分享在課堂中的新發現﹕「不要太肯定自己的建議就是最好,可講﹕『不如讓我們一起嘗試吓做實驗,好唔好?』『能有機會聽到其他家長的睇法,又可在角色扮演中親身感受到孩子的感受,並即場接受家長的點評,讓我真正明白自己的問題。』『解決問題不是最重要,而是應用心去學習與孩子維持可持續的發展關係。』『當自己發怒時,可先將自己說話速度減慢。』『尊重孩子的當下心情,接納他暫時拒絕回應。』『緊貼孩子的對話,不要隨便離題或轉話題。』『父母也需要學明白自己的感受,才能明白孩子的感受。』『先為彼此製造一個好心情,才能有美好的溝通。』」
最後,大部分的家長也異口同聲地認為,自己從來未曾認真地認識過孩子的需要及感受。但當你願意尊重孩子有其獨立性,你就能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的所有,包括當你發現孩子與自己的風格大不同;當你感到自己好像庸人般被孩子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無奈;當你被孩子惡言相向像仇人般對待時。
的確,我提及以上的情境也具很大挑戰性。必需再補充一點,就是為何學習看自己和孩子為「獨特」是這麼重要,尤其當你教孩子常感「勞氣」,近乎想放棄,這是因為我正期望對方能做到自己所設定的程式反應,但後來卻發現孩子並不是如自己所願時,你便會憤怒。相反,當你換上新的思考概念時,你才會放下任何假想,而只會選擇尊重對方的獨特,這會容易讓你產生好感覺。我與每一位孩子相遇時,不論他/她是怎麼的模樣、性格和風格,也珍惜對方為寶貴的寶藏,視對方是何等的獨特,值得我用心去探索和了解。如何看孩子的獨特呢?我舉例來說,如孩子常駁嘴,那你可以看他有頭腦靈活的獨特;如孩子沉默寡言,那你可看他有擅於觀察的獨特;如孩子很硬頸,你可看為他有堅持原則的獨特;如孩子易發怒,你可看為他有認真持守某種價值觀的獨特。
生命是上天送給我們最獨特的禮物,因生命中充滿了張力,即幼小和偉大都在你生命中同時存在。但如果你仍然被所謂自己所設定的原則所捆綁,那我鼓勵你看這些原則,不是來提醒你若達不到就是一個糟糕的人,而是讓你面對幽暗面及放棄單打獨鬥的勇氣、走近身邊的家人、朋友重新學習接受愛與幫助、表達自己真正的需要和感受的動力。畢竟,和諧不是要一家人同聲同氣,而是彼此接納大家存有不同的獨特,並容許彼此有可進步的空間。
「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箴言10﹕12〉
馬君蕙
EQ訓練研究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