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 從停課到復課

農曆新年前夕,新冠病毒疫情趨升。政府為了避免病毒傳染,罕有地提早於3月份放「暑假」;請待在家裡、請照顧自己、請不要四處活動、請減少群體聚集……。特區政府又於4月11日宣布:在學校的復活節假期後復課,並按照疫情最新的發展趨勢,分階段、有秩序地恢復半天面授課堂。

隨著疫情舒緩及受控,漫長的停課日子結束,莘莘學子要收拾心情,重返校園。對學童來說,「復課」可能是新挑戰。久違了校園生活,學生重新上學時,有可能產生擔憂、恐懼等負面情緒,進而表現懶散、磨蹭,甚至有發脾氣,注意力不集中等行為表現,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長。為此,孩子需要一段時間去接受和適應。作為父母,應如何協助孩子重新投入學習?可從以下幾方面來減輕孩子對「復課」的心理負擔:

第一,用陽光、積極的態度去鼓勵學生們,支持他們重投校園學習,為新夢想努力。家長宜多說一些鼓勵的話語,讓孩子感受到關愛和溫暖;告訴孩子:回到校園可以見到同學、老師,並可以學習到新知識。家長要幫助孩子培養「學習是開心事」的心態和想法。

第二,調節作息時間。停課期間,孩子的作息時間少不免被打亂,家長應盡快調整子女在家的作息時間,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每日提早30分鐘睡覺、督促孩子們按時起床等;調節生理時鐘,讓身心及早適應早睡早起。同時,與孩子一同收拾書包,和孩子重溫上學發生的事情,有助適應復課後的生活節奏。

第三,家長可以刻意在家庭生活中營造讀書氛圍。減少孩子看電視、上網、玩電子遊戲的時間,陪伴他們看圖書,培養閱讀習慣。此外,家長和孩子共同商議合理的時間表,定時複習課本內容、瀏覽網上學習資源及完成習作,又設定運動時間,減輕身心負擔。

第四,與孩子制定計劃。從長時間停課的「無序」到復課後的「有序」,過渡的關鍵是詳盡的學習計劃,讓孩子有章可循,有努力奮發的目標。家長宜多與孩子討論,既可讓他們找到奮鬥方向,養成有計劃做事的習慣,又能建立他們的自信心,消除假期後的失落感。

第五,營造友伴同行的環境。家長跟孩子一起準備上學所需物品,讓孩子體會家長無微不至的關懷及培養正面的學習態度。不忘關懷身邊的人,家長可讓孩子與相熟的同學聯絡,彼此鼓勵,互相照顧,舒緩緊張的心情,幫助他們的社交發展,更容易重新投入校園生活。

復課第一周,家長宜多些和孩子聊天,了解子女的上學情況和校園生活,關心子女的情緒,讓孩子表達感受,給予支持和鼓勵。正如聖經所說:「你們作兒女的,凡事要聽從父母,因為這在主裡是可喜悅的。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激怒兒女,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三章20至21節)家長透過與子女的日常相處,建立親密、互信的親子關係,正是最有效協助孩子面對新轉變的良方。

黃智華校長

聖公會置富始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