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父母外遊回來,她第一時間約了媽媽,打算問個清楚。這段日子,她每當想起爸爸的婚外情,均心煩意亂;既鄙視他自私,也不屑媽媽妥協,同時也為自己被蒙在鼓裡感到憤怒,為破碎的家庭感到悲傷。
她安排在酒店大堂咖啡廳見面,因為害怕在家𥚃無所顧忌,會失控指責媽媽。媽媽準時抵達,步履輕快,笑容滿面。倆人點餐後,她打算待茶點送來後,不再受打擾,才開門見山問個明白。她於是找話題:「旅行開心嗎?」媽媽愉快地說:「很開心,重遊和妳爸爸初次遇上的街道。他當時和幾個同學一起逛街,我認識其中一個,便給我們介紹了。」她聽著,傾刻間非常憤怒。慶祝結婚紀念日,值得慶祝嗎?自欺欺人!她痛恨那份虛偽。
茶點送上來,侍應一轉身,她再也不能克制自己:「我打開您的首飾箱時,發現那個信封,上面寫著『請三思』,好奇心驅使,打開看,讀了內𥚃的信件。」媽媽一面錯愕。「為甚麼我一直不知道?」她質問媽媽。「為甚麼要讓妳知道?」媽媽迅速從驚訝中恢復過來,放鬆身體靠後坐,平靜地問。「我們是一家人,不應該坦誠嗎?我被蒙在鼓裡,你們扮若無其事,還好像很恩愛。說甚麼重遊相識地,慶祝結婚週年。不是大騙局嗎?」她開始變得激動。媽媽傾身拍拍她的手,意圖安撫她;她卻一臉厭惡地推開她的手。「我不喜歡將子女牽涉在父母爭吵不和的三角關係中;對子女沒有好處,只會擴大痛苦和焦慮。況且,他是個好爸爸,妳應該愛他。」「您怎能接受他對您不忠,不離婚?」
「半夜一個電話,吵醒我倆。他接聽了,支吾以對。我覺得奇怪,問是誰?他說是客戶,我不禁起疑,客戶哪會凌晨來電?追問之下,他才如實告訴我。我彷彿給一把利刀突如其來插進心房,痛不欲生。我倆結婚僅8年,已經發生婚外情,真是難以接受!但他哭了,說十分後悔,也誓神劈願說不再見她。他説在外受訓時有時間和空間考慮,決定和她分手。那些信是她當時給他的。他把信放入信封,封起交給我,算是給我一個交代。他寫上『請三思』,當然希望我不拆開。但我當刻沒法冷靜三思考,打開看了,那份親密簡直猶如那把利刀在我心房狠狠轉了轉,生不如死!但我後來反而能夠三思。」媽媽漸漸激動,硬咽地説著,眼泛淚光;看得出那份心如刀割的痛,她自己也不禁鼻酸。
「我相信,他選擇留下,應該愛我遠比她多。他也極有悔意,坦誠說出一切,也將信件給我作交代。我不排除那女子喜歡他之外,也貪財。所以明知沒有結果也要發展這段情。而且是甚麼樣的女子會喝醉酒鬧事?適合他嗎?即使僅是好友,我也不想他受騙吃苦,起碼在這關鍵時刻,要幫他安然渡過。何況我是他的妻子?我那麼愛他。聖經說:『現在存留的有信、望、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我相信他有悔意,希望他只是一時糊塗。我對他的愛也不容許我輕率放棄這段婚姻。」媽媽己經平靜下來,微笑道:「信望愛使我留下來了,後來更讓我倆願意檢討問題所在,然後為我們的婚姻加倍努力。」
她無言以對,因為深深體會到那份愛的大能。而且,一股暖流瞬間湧上心頭,淹沒了憤怒和不滿;她感恩那份愛維繫了這個家!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詩篇第四十二章5節《和合本》)
巫婉婷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