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我們愛人,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動和真誠上表現出來。」
《聖經新譯本》〈約壹 3:18〉
今天,當我們走在暢通無阻、井條整潔的街道上,並非理所當然,紛繁的城市背後全賴一群清潔工默默付出。高效快速的社會或許使我們忘卻人心的需要,只把人當作工具,我們會否停下來察看清潔工的辛勞,對清潔工簡單說聲「謝謝」?
採訪:邱茗雪(教會關懷貧窮網絡)
編輯﹕謝芳
根據食環署衛生環境數字(2015–2018),於2018年香港有2970個公眾垃圾收集站,799個公眾廁所,每日平均收集5919公噸垃圾。2018年4月關注生活工資聯盟調查顯示,政府外判清潔工平均時薪僅獲$34.6,較法定最低工資多1毫,99%受訪清潔工並無有薪休息時間,82%每日只得30分鐘用膳,90%受訪者的用膳時間為無薪。清潔工成為社會運作「最大效益」下的犧牲品,承擔節省成本的代價。
從傾談、觀察發掘清潔工的需要
五、六年前,新福事工協會(新福)的姑娘在街上主動接觸清潔工麗姐(化名),關心其工作需要,得知清潔工人常難以尋找地方吃飯。工友經過早上的勞動後,身心俱疲,而垃圾站既無休息室又臭氣沖天,遇上炎夏、暴雨等惡劣天氣更是苦不堪言,新福遂開放地方,讓工友在午休時間有舒適的環境歇息。後來新福需要搬遷,於是介紹對面的香港基督教會旺角宣道堂認識麗姐,繼而承接清潔工友的關顧事工。宣道堂堂主任陳淑娟傳道認為教會有地方之利,打開大門提供空間讓工友休息屬舉手之勞,便歡迎工友來教會,由此與麗姐建立關係,並成為噓寒問暖、彼此關心的朋友。後來麗姐亦介紹了不少同事來宣道堂午休,教會與清潔工友的關係網絡因此形成。
透過平日的傾談和觀察,陳傳道發現清潔工友普遍年長,平均達70歲,漸漸出現健康問題,卻礙於長時間工作無暇理會,故此,便萌生念頭為工友提供簡單身體檢查及護理服務;加上教會有任職護士的姊妹支援,「愛護站」服務應運而生。至今,「愛護站」已服務鄰近垃圾站的清潔工約三年多,一個月兩次為他們量度血壓、血糖,提供簡單健康諮詢;更考慮到工友的午休時間只有一小時,教會主動為工友準備飯菜湯水,讓工友一邊檢查一邊吃飯,節省時間。陳傳道又注意到晚更清潔工沒有「飯鐘」,因此在約下午四時向登記工友派發飯盒,讓工友吃飽後有力氣工作。
由社會本身共同分擔社會的工作
除了定期開設「愛護站」及開放教會空間外,陳淑娟亦鼓勵信徒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關懷弱勢,走出教會四面牆,以公民的身份在社區關心工友。其實關心清潔工人沒想像中複雜,工友需要的只是一份尊重和一顆考慮他人處境的心。試想想,我們平日如何棄置垃圾?我們有否因為一己方便而妄顧清潔工的需要?大型垃圾、玻璃、利器、液體等,對清潔工而言,既難以處理,更常常因而受傷。採訪當天,筆者經過一大型垃圾站,在「亂拋垃圾,有人監察」的橫額下,堆滿東倒西歪的木櫃、木板、床褥,受訪者之一的清潔工好姐(化名)直言已見怪不怪。附近有些居民隨處棄置大型垃圾,肆無忌憚,「奉旨」要清潔工倒垃圾。曾試過有餐廳連續數天把一大團的鐵線棄置門前,阻礙通道,令她執拾時雙手受損,工作量增加。
陳傳道回想去年「山竹」颱風過後,遍地樹木殘骸,滿目瘡痍,看見年長的工友辛勞地執拾清理,奔波忙碌,便準備豐富飯菜慰勞他們,又備妥手套、工具等物資給工友替換。她得知有位清潔伯伯因清理街道而扭傷入院後,更坦言為此心痛,認為社區是屬於大家的,每個人均有責任為社區的暢通整潔出一分力,看到長者清理災後殘局而疲於奔命,於心何忍。因此在社交平台上呼籲青年人到街上幫忙執拾,豈料引起廣大回響,此事令陳傳道印象深刻,表示共同清潔社區乃大家份內之事,「其實此事並非新奇,我們會否把理所當然的事當作額外的工作?」
作出實際的關懷行動
不少人或對社區關懷及慈惠服侍抱有既定印象,認為擁有豐盛資源、額外人手才有條件開展服務。陳傳道表示由開放地方讓工友午休到開設「愛護站」都不需要籌謀深算,不用計算自己擁有多少才踏出第一步。關懷弱勢的關鍵不在於資源,而是一顆願意同行、尊重、聆聽的心。陳傳道沒有預設清潔工友的需要而強加服務在他們身上,而是以看見、認識出發,真正從工友的角度了解他們的需要,「不是教會想在他們身上做甚麼,而是清潔工有甚麼需要教會的同行。」
同行意味平等的關係,互相尊重、彼此扶持,不存在施予與接受的高低角色。陳傳道續指:「教會不應高高在上,不要抱有施予的心態,教會只是街坊、夥伴、同行者及朋友。」教會倒過來也會接受清潔工友的關心,分享工友帶來的食物,而更重要的是,與工友連結,對教會紮根社區而言是祝福,讓信徒學習留意社區各階層的難處,讓信徒實踐關懷貧窮,在看見、動了慈心後,有實踐的機會。實際而言,陳傳道指服侍清潔工不需要投放許多資源,更多的是其他社福機構在知道教會有服侍清潔工後,主動捐贈物資,如藥酒、口罩、手套、止痛膠布等裝備,而且有義工和應支援,服侍絕不孤單。也許,沒能力服侍社區只是心理上的迷思,而非現實困難。
清潔工是我們社區的鄰舍,不只是呼則來揮則去的工具。關懷清潔工友並不困難,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存一顆願意同行的心,帶一雙觀察的眼睛,還原清潔工的人性,給予他們人該有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