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談及阿樂與阿儀在新婚適應中的困難,他們最終也尋求了專業婚姻輔導的幫助,當中的情緒得到舒緩,問題得到解決,而他們亦協議好生小孩的計劃。可是在往後的一年,阿儀在沒有避孕的情況下仍未能懷孕。在擔心的情況下,夫婦兩人便去看婦科醫生,醫生告之他們可求助於生殖醫學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和可行的治療方案。
他們在嘗試預約私家醫生時,發覺人工受孕的費用比他們想像的昂貴,而政府醫院的預約期則較長。經過幾個月的掙扎,他們始終對求助於生殖醫學科醫生有很多顧慮,特別是阿樂深信生小孩是天意,應順其自然,不應用人工的方法,亦看到城中不少名人在四十多歲也能成功懷孕,而他們的年紀還未到,故最終也沒有接受這方面的治療。在聽取朋友的意見後,他們轉而求助於中醫,雖然非常忙碌,阿樂仍會陪伴阿儀每週去看一位很出名助人受孕的中醫師。
可是,服藥大半年後,阿儀仍未能成功懷孕。阿樂因為工作忙碌,不大介意遲一些才生小孩,故沒有太大的感受。只是阿儀因父母非常渴望抱孫,她亦自覺是高齡產婦,所以感到很沮喪,她再次與阿樂談及求助生殖醫學科醫生的可能。經過數月的傾談,他們終於去看醫生。經詳細檢查後,醫生發現他們身體基本上也沒有大問題,只是阿樂的精子量稍為不夠。醫生解釋了一些可能的人工受孕方法給他們,包括常見的宮腔內人工受精(IUI)和體外受精(IVF)等。基於醫生的意見,他們選擇了體外受精之方法,雖然這方法較宮腔內人工受精昂貴。
在治療過程中,他們的心情也經歷起起跌跌,在嘗試了三次療程後,阿儀終於懷孕了,心中感到無限歡喜,她知道自己是高齡產婦,故跟上司商量停薪留職,專心養胎。而雙方父母知道後,也很替他們高興,因腹中的小孩是雙方家庭中第一個孫子。可是,在懷孕約三個月時,有一天阿儀發覺自己不斷出血,他們立刻去看醫生,經診斷後發覺腹中胎兒已沒有心跳,需要到醫院進行流產手術。頃刻之間,他們的心情由極大希望變為極度失望,到醫院進行手術也不敢向人提及,更不知如何向雙方父母交代。雖然醫生鼓勵他們不要放棄,還可以繼續嘗試,但不應待得太久,因他們年紀已不輕。他們真的不知道可以怎樣做,阿樂唯有如常忙碌地工作和回家照顧父母,但阿儀仍未想上班,近兩星期開始失眠、無胃口、體重減輕及心情低落,她甚至懷疑自己生存的意義。事實上,他們也有兩星期沒有見阿儀的父母。夫婦兩人待在家時也沒有太多溝通,阿樂自己打機,而阿儀整天漫無目的地看手機中的視頻去消磨時間。
「不育之困惑」對不少夫婦來說也是人生之痛,特別對阿樂與阿儀來說,兩人很不容易才能結合並適應了新婚困難。下期我們將會對他們的困惑作進一步的分析。
譚日新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黃曼君女士 ︳個人、婚姻及家庭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