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2學年完結,我校的畢業生將會離開校園,開展他們人生新的一頁。惟在此之前,發生了一段小插曲。事緣有畢業生的父母感恩學校教職員多年的教導,特地預備不少食物,在中午時候送來學校,以示謝意。可能近日天氣炎熱,食物容易因溫度問題而滋生細菌,結果有多位教職員分享食用後,出現腸胃炎的病徵。幸而病發日適逢星期六,才不致令上課日的工作受到影響,學校也在同日晚上十時正,籲請其他同工為患病同事的康復一起祈禱。
「健康」和「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其實「共建健康校園,促進各持份者的身心健康」正是本校三年(2019-2022)學校發展計劃的關注事項之一,重點工作/成果如下:
1) 參與多項與健康相關的計劃(如:衞生署舉辦的「健康促進學校計劃」、「至『營』學校認證計劃」、「開心『果』月」;職業安全健康局舉辦的「國際安全學校計劃」及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賽馬會「運動無界限」青少年展翅高飛計劃等。
2) 簽署由衞生署、勞工處及職業安全健康局合作推行《好心情@健康工作間約章》及《精神健康職場約章》。
3) 累積發布逾20段與健康相關短片於恩慈電視台
4) 制定/修訂10個與健康校園相關的校本政策
5) 建構「恩慈健康校園資訊網」,並上載至學校網頁。
6) 聘請營養師定期到校,跟進體重異常的學生。
7) 增設健康通識輔導,跟進飲食習慣不良的學生。
8) 參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SportACT獎勵計劃」,並連續兩年度(2019-2021)榮獲「活力校園獎」及於2020-21年度榮獲「學校積極參與獎」。
9) 參與由兒童脊科基金舉辦之「全港挺直護脊校園計劃」,並獲認證為「護脊校園」。
10) 參與由環境運動委員會舉辦之「香港綠色機構認證計劃」,並獲認證為「香港綠色機構」。
11) 申請優質教育基金撥款的「我的行動承諾─—感恩珍惜.積極樂觀」計劃及「賽馬會靈活新常態設施」資助計劃。
說回文初的事件,所謂「經一事,長一智」,今後學校會對外來食物更小心處理,即使是家長送來的心意,也須加倍留意;必要時須婉拒。雖然這樣做,可能令家長尷尬、學校予人「拒人千里」之感,但是同工們的健康更加應該放在第一位。
追求實踐健康,看似簡單卻不容易。香港的健康衞生工作由1972年的打倒「垃圾蟲」開始,到2009年的「全城清潔運動」,歷年來運動不斷。2020年開始接近三年的新冠病毒疫情,大眾對健康更為重視。然而,撫心自問:香港的衞生環境和市民的衞生意識真是大幅提升了嗎?清晨過後,公園滿地是煙頭、啤酒罐和吃過的飯盒殘羹;後巷佈滿垃圾,鼠患嚴重;郊野公園的家樂徑有大量遊客丟棄的口罩等等。這些情況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事實──香港的健康意識提高是假象。縱然我們多用了酒精噴手和物件進行消毒,用鎖匙取代手指按升降機的數字鍵,也不代表我們更衞生和更清潔了。
如你堅持,認為意識提高了!我敢斷言疫情過後,一切又會重歸如常,或者更差。對此,我是悲觀的!
謝慶生校長
禮賢會恩慈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