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趣談 之 色彩心理學

早前曾和大家分享和日落有關的兩個精神健康現象,因為我是攝影「發燒友」,所以對光質和色溫(color temperature)都較留意,今天再延續這個話題。

色彩心理學(Color Psychology)是研究色彩對人的觀感、情緒和行為的影響。商業運作,尤其是品牌建立,愈來愈注重運用色彩心理學。曾讀過一些文章,指出不同的顏色所引發的感覺,例如紅色帶出興奮的心情,橙色特顯創意,黃色特別對孩子們產生愉快的反應,綠色則暗示生長和健康,藍色是穩定可靠,紫色卻是尊貴的感覺。同時,文章更以「可口可樂」的紅色,「宜家」(Ikea)的黃色和「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的紫色來作分析。有些解釋看來合理,有些我覺得較為牽強,也有些解說是非常「有彈性」和太寛鬆,一定「講得通」的,好像「算命先生」的推測。但無論如何,有了這些認識,看不同企業和商品所精心泡製出的商標(Logo)和網頁,便覺得更有趣了!

蘇格蘭的格拉斯哥(Glasgow)於2000年在街上裝設藍色的路燈改善市容,一段時間後有人指出該市的整體罪案數字有明顯的下降。日本的奈良市在2005年於街上和火車站裝上藍色街燈,據說在藍光照耀的地方,罪案率下降了百份之九,而火車站跳軌自殺也減少了。這些個別報告使人對藍光可正面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的可能性產生興趣。但不幸的是,當學者們仔細分析這些報告的研究方法時,都發現了許多不足之處,亦未有人可以在其他城市複製相似的實驗成果。所以,很大可能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與巧合,最終還是需更多相關研究才能提供更堅實的結論。

誠然,每人對色彩的反應都未必一樣,文獻亦指出年齡、性別、文化、個人成長經歷等等都是有影響的,但光缐和顏色可以影響我們的感受卻是不爭的事實。還記得有一年,我換了太陽鏡,但配帶一段時間常感到不自在,是一種不知名的悶悶不樂,後來決定去更換另外一副太陽鏡,在去驗眼後試戴另一款眼鏡時,感覺是舒服,沒有不自在。當下著視光師嘗試找出原因,最後的結論竟是:我之前配戴的太陽鏡,錯選用了「藍鏡」,所以看出去的世界都是藍藍灰灰的,很像陰天蕭瑟的情景;反而改戴「綠鏡」後,看到的都是暖色景物,就算沒有陽光直射,也仿如感覺太陽光線快由雲後穿透出來,當刻心情也自然地豁然開朗了!我發現自己原來對光線的顏色很敏感,也反過來明白自己在以往屋企裝修時,為何一定會要求全屋的燈都是用暖色的「黃光」燈泡,是因為希望家裡成為讓人感到溫暖和可放鬆的地方。不知讀者們會否也對顏色有如此明顯的反應呢?

「求你保護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將我隱藏在你翅膀的蔭下。」〈詩篇17:8〉

鄺保強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