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排隊

每個新學年開始之時,有經驗的老師都會花上不少時間做常規訓練,所謂「先管後教」。學年往後的日子教學生,更加能夠得心應手。其中教低年級學生整齊地排隊,亦是每年的指定動作。

其實,我們一生人也在學習排隊,曾聽過以下一個故事:

父親對家人說:「年紀愈來愈大,你們好好過日子,我已經在排隊啦!」兒子笑著回應:「我也在排隊,孫兒也在排隊呢!每個人一出世,就在排隊啦!」母親插口道:「排就排,不要亂打尖插隊啊!」故事道出每個人的終結就是死亡。

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因先天身體狀況,每每比常人更接近死亡。因為缺乏自理能力,家人也倍感擔心自己離世後,孩子乏人照顧。有些豁達的家人自嘲「白頭人送黑頭人」反而是祝福,並時刻為此做心理準備。當然,各人的取態也不同。我最初在特殊學校任職時,不論早晨或黃昏都碰到一位家長在跑步。我讚賞她很注重保持身體健康,她卻回應只是不想比兒子早死,沒有人照顧愛兒。

中國人很多時候都忌諱談論死亡,而我認識很多特殊需要的家長都不以此為禁忌,還想好好為此作準備。家長作為特殊需要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家中日曆上都劃滿了回醫院複診的日子,以及日復日定時餵孩子吃藥的日程。有些患上腦癇症的孩子,家人每時每刻好像如臨大敵般,怕孩子突然病發,也令家人精神極度緊張。因此,有關死亡的家長教育,可能是我們學校最需要配合的課題。

我相信,思考死亡,坦然面對,反而是對生存給予最大的尊重。

去年七月和十二月,學校已先後有兩位校友離世,都不超過三十歲。其中一位校友的弟弟在網誌上悼念姐姐:「對於像她這樣的智障人士,唯一的交流方式就是表達愛意,給她關注和愛護。反過來,她也會給你一個燦爛的微笑,或者流下眼淚來表達她的真實感受。你看到的就是你得到的。我懷念當中的每一個點滴……」

本校每年畢業生不多,有大約十位。曾有同事問道:「他們有些從小一到中六都在這裡,已十二年了。現在就要畢業了,實在捨不得。他們都是智障的苦孩子,畢業後還會記得我們嗎?」我回答說:「或許因為健康的緣故令他們有一天不記得我們,然而這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有過親人般相處的時光……我們做老師的,永遠記得他們,並用一生去懷想。」

別矣!阿純、阿光,天家再聚!

謝慶生校長

禮賢會恩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