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特兒特教 之 藥物假期(Drug Holiday)

藥物假期(Drug Holiday),臨床治療定義為「結構化的治療中斷」,即意指故意暫停藥物治療。這個構思惹起關注,主要是由於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分活躍精神障礙(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的兒童及青少年,在夏季或長假期不需要學習,甚至更短的週末假期,部分父母會因為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故嘗試讓孩子停服。但是,亦有父母持相反意見,他們害怕停服藥物,擔心孩子的行為問題會反彈,更難處理。除了副作用,有時,醫生亦會建議藥物假期,以評估孩子的進步,並確定是否繼續藥物治療。

對於是否進行「藥物假期」的嘗試,專家仍未能達到一致共識。部分專家認為,除非有令人信服的理由不建議使用藥物假期,因有數據顯示,全年堅持治療計劃的專注力不足過分活躍精神障礙兒童,比有中斷治療的兒童,取得整體更好的治療及行為效果。這源於專注力不足過分活躍精神障礙不單影響他們在學校的表現,同時亦在其中活動中影響他們行為及情緒。

在暑假或長假期,兒童的社會行為和情緒仍在發展。他們仍然會與家人和朋友相處,並在課外活動和夏令營等團體活動中與人交往。臨床經驗也有不少家長分享,兒童的課外活動教練或導師,提議讓他們繼續服藥吃藥去參加活動,因為這對他的表現產生了重大影響。透過良好的行為及愉快的相處方式,兒童及青少年才容易產生的滿足感和提升自信心。亦有家長發現,在選擇週末停藥,星期一重新服藥時,會出現情緒反覆的狀況,令家長反而更為擔心。

進行藥物假期的考慮,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藥物的副作用。曾經有研究顯示,長期服用神經刺激劑(興奮劑)藥物,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父母希望通過夏季藥物假期,來減輕這種影響。不過,過去十多年的幾項研究,對服藥後引致的影響,結論並不一致(Faraone et al. 2008)。近年的一項研究則表明,在10歲的兒童中,直到成年,服用過中央神經刺激(興奮)劑藥物的兒童和沒有服用興奮劑藥物的兒童之間的身高或體重沒有差異。研究發現:「延遲往往在約第一年最為突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 (Swanson JM, Arnold LE,Hechtman L,et al, 2008)

對於一些孩子來說,最令父母擔憂的,其實是體重下降,因為藥物會抑制食慾。如果孩子們吃得太少,這就成了問題,故在這種情況之下,建議停止服藥可能是合適的。總括來說,由於專注力不足過分活躍精神障礙影響兒童及青少年的社交發展和學習表現,避免干預規定的治療計劃仍然主流的治療意見。父母在決定讓孩子進行藥物假期時,應該與醫生商議及討論,充分了解藥物副作用的實際影響,同時也要考慮停止服藥可能導致的行為問題,否則會將假期變成不愉快的體驗。

關家力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余德淳「EQ接見室」 之 「自我對質」的思維

170726.jpg

很多父母期待我們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心,但每當帶學生入接見室前,我卻聽到他們如此的叮囑:「你見到導師時唔好咁被動,要主動表達意見,一定要記住呀!」「父母形容你是被動的人,同意嗎?」被問及的學生大部分表示只說對了一半,並立即提出例子來證明﹕「我不即時作反應,不是缺乏主動,而是慢熱的表現。因為這樣才能讓自己有觀察期來判斷哪一個改進的方式才是最適合,從而維持尋求進步的持久力。」其實,我最重視的是父母如何評價孩子,這是直接影響孩子能否有足夠的抵抗力,去回應外來的打擊。

我認識一名14歲的男孩,他常有失落與不利的心理素質,原因是他在家被長輩輕視(不期待出生),在兒童期已失去了預期的安全感記憶,結果導致一份莫名焦慮及無力感的自我捆綁之感覺。這份悲觀讓他常定睛於「做不好的事是永久性的,沒有改變的機會」。例如他面對困難時,能自發地認知情緒的路徑:「如果」我愈發憂愁,「隨之」而來的便會誇大困難,繼而出現無力感,最後是自我可憐。

從以上個案中,我反省到當人處於悲傷時,更會質疑自己的想法,因無力感源自找不到支撐力量。我們要視這種「自我對質」的思維為長期工程,即每天應耐心地把人生中有「多種選擇」的可能生活化,不單是頭腦的知識,更是一種在真理與生命上融合的更新。

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詩34:18〉

馬君蕙主任/余德淳博士  EQ訓練研究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