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心田 之 「成功靠父幹?」-阿樂與阿儀成年子女特別需要之出路

上期分析了阿樂與阿儀的成年子女各有不同之需要,以下我們會嘗試為他們尋找出路。       

避免子女在「溫室」中成長

現代的父母不少也像阿樂一樣,渴想子女從小在「無憂無慮」的溫室中過優質生活,但當子女長大後要接觸社會,才知道「搵食艱難」,而父母那套價值觀又有別於社會實況,生活起來真是挑戰重重。有些深明此理的中產父母,選擇用愛陪伴子女一起成長,刻意讓孩子過較簡樸的生活,例如讓孩子坐巴士或地鐵上學,而非私家車接送;日常會上一般平民茶餐廳用餐;從小教導子女不要小看或歧視基層人士等等,其目的是希望子女在成長過程中,能與社會中不同階層人士和睦共處,不致太「離地」。事實上,曾是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寧願把大部分家財捐作慈善用途,也不願留給子女,可見是用心良苦。假若能推倒重來,阿樂與阿儀在兒女還小的時候,也應考慮如此培育他們。

明白子女成人階段的需要

回歸現實,阿樂與阿儀的女兒正步入成人早期,期望與伴侶共同建立事業與家庭,故在擇業或擇偶時容易與父母產生分歧。而兒子正值青少年期後期,想離開父母,尋找讀書及工作方向。而阿樂與阿儀正值壯年期,處於夾心階層,又要為退休做好準備。由於兩代的需要不同,時有衝突屢見不鮮,實在需要互相協調,父母既要明白子女的內心世界,又要讓子女明白父母的需要,當然,作子女的也要向父母解釋自己的看法。舉例而言,女兒與黑人男友交往,阿儀不應只從對方的膚色和種族來作判斷,質疑他能否令女兒幸福;反倒要嘗試與他多相處,了解他的為人處事和性情。或許,透過大家的溝通交流,能增進互相認識,接納彼此在文化或生活上的差異,能相處得來也說不定。

夫婦同心與子女達致雙贏

談到阿樂與阿儀的家庭,夫妻關係不理想,家人間缺乏溝通,故夫婦之間應重回良好關係的路徑,這點在之前的文章已談及不少,在此不再重複。事實上,夫婦關係若有一個良好基礎,大家較易彼此同心去解決與子女的問題,如先對兒女的訴求達成共識,然後再以「情」以「理」去與他們對話。

對於女兒的要求,他們可表示十分樂意支持她,但因打算幾年後便退休,只能支持她一段短時期,當過了時限,她就要自己想辦法去籌集生活及創業資金,又或回港工作。至於兒子的要求,阿儀不應獨斷地認為兒子只為了追女同學才到歐洲讀書,應多溝通去了解他想讀藝術的想法,假若他已下定決心,可一起商量採取較節儉的外國讀書和生活方式。這樣,子女感到父母願意從他們的角度去看問題,並理解他們的需要;與此同時,父母也可向子女說出家庭的實況和限制,以求達致「雙贏」的圓滿方案。

譚日新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黃曼君女士 ︳個人、婚姻及家庭輔導員

婚姻心田 之 「成功靠父幹?」-阿樂與阿儀成年子女的特別需要

兩年前,阿儀最終沒有考慮阿樂獨自留港的需要,堅持帶兒子到外國升學,並與當地的女兒同住,怎料卻惹來女兒極度不滿,覺得媽媽前來是管束自己。如此過了半年,兒子仍非常不適應那邊的學習,常埋怨媽媽,唯阿儀卻沒有理會,故令兒子開始拒絕與她對話。另外,阿儀與女兒在一次激烈衝突後,女兒搬了去朋友家中居住,兒女的行為使阿儀不知如何是好,心底又不想向子女屈服。她起初想獨自解決這些問題,因不想讓阿樂感到自己到外國生活是錯誤的決定,但過了兩星期後,最终也是致電回港叫阿樂幫忙。經阿樂調停之後,阿儀帶兒子回港讀書,女兒繼續在那邊學習。

兒子回港後重讀中五,捱過了中六文憑試,成績僅僅能考入爸爸專業的主修,但他對這行業不感興趣。相反,他兒時在藝術方面已很有天分,只因父母叫他唸理科才放棄;加上他有一位中學女同學已在歐洲讀大學,主修藝術,每次的分享都令他大開眼界及獲益良多,還有那裡的生活多姿多采、自由自在,都使他十分嚮往。兒子看見媽媽回港後已積極重投自己專業,相信這次不會再陪他到外國升學,故坦白告訴父母,自己渴望像那女同學一樣到歐洲升學,在外租住房子及可以駕車上學。阿儀方面,她認為藝術是不切實際的學科,兒子應留港選讀有前途的科目,並且覺得他的提議很揮霍,更想起兩年前曾帶他到姊姊那邊讀書,他不珍惜而放棄。她認為兒子可能想追求這個女同學,才會想到歐洲那邊唸書,故極力反對。而阿樂這次也不支持兒子,因打算幾年後提早退休,現需要多儲錢。兒子對於父母的決定感到失望,覺得他們很偏心,只送姊姊到外國讀書,而不幫助自己完成心願。

另外,阿儀渴想女兒畢業後回港工作,故已暗中替她在港找了一份有前途的工作。但女兒在阿儀回港後,認識了一位讀時裝設計的黑人男友,因她不想做朝九晚五的刻板工作,故畢業後想用自己工商管理的專業,跟男友開時裝網店,創作自家品牌,希望能闖出一片天地。她向父母提出,畢業後也想留在當地發展,並希望他們繼續供養之餘,能夠借出金錢幫助「搞生意」,直至生意有起色。阿儀對女兒跟黑人男友同居感到十分震驚,不能接受她與異族談戀愛,更不能接受辛辛苦苦供她到外國唸書,畢業後竟然在網上「賣衫」。她認為女兒剛畢業,應進入有前途的商業機構工作,像她替女兒找到的那份工作一樣,到日後有經驗才考慮其他有前途及實際的生意,這樣才有成功的機會,現在借錢給沒有工作經驗的他們,只會血本無歸。而阿樂方面,雖然很想支持女兒,但兒子又嚷著要到歐洲唸大學,加上年邁媽媽住老人院的費用也不輕,自己更需節省一些錢作日後退休之用,所以對女兒的提議也有保留。

以上是阿樂和阿儀與成年子女需要之間的衝突。下期我們會嘗試分析他們的處境。

譚日新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黃曼君女士 ︳個人、婚姻及家庭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