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的愛妻「中年得癌症而失救」的經歷,實在令聞者唏噓。
今天醫療發達,進步神速,大部分的病症,包括癌症在內,都是可治之症。但最重要是早期診斷及治療。不幸延至後期才發現的,也不需多受痛苦,因為可以經由緩和醫療(palliative care亦稱安寧治療) ,盡量減輕身體上的痛苦;並且在一個比較安舒,近家居的環境中去世。以癌症轉移後的痛症為例,從前是痛時才由醫護決定止痛劑及份量,緩和醫療則未痛先治,並且病人自己可以調控,就減少了很多的痛楚和焦慮。很多時候,懼怕和焦慮,比最後來臨的痛楚,是更難受的。
預設醫療指示,在世界各地都多少存在。容許一個思想健全,精神正常的人,大多數是上了年紀的,預先立定生前的遺囑和意願。在自己病危時,或病至不能自己決定時,由一個信任的親朋,執行預設的意願和醫療的方向、環境,以至何時終止治療。在這方面,一個真正不怕死的人,和一個怕死,不願早死的人,就有很大的分別。香港很多長者都說不怕死,但都怕痛、怕苦、怕拖累後人。明白了有緩和醫療,預設醫療指示,長者應有安心;再加上有信仰,有死後永生的確據,就十分放心了。
預設醫療指示,乍看簡單,其實非常複雜,甚至可以被濫用,因為每人所遇的病症不同,需要屆時醫學和法律上的解釋,當事人完全瞭解之下,才可有明智決定,例如在重複、嚴重及不能好轉的病中,入院時床尾掛個牌子,寫明「NCPR」(不願心肺復甦) ,就是表明心願。非常簡單的說,需要維持生命的水、營養、氧氣、減少痛楚的藥物,不應停止供應;極端的醫療輔助,如長期昏迷的人,他的機械呼吸機、氣管造口、心臟、腎臟和肝臟透析輔助、昂貴的抗生素等,卻可以因人而異。子女的一聲﹕「盡救」,可以叫老人家延長數年無知覺、無意義的生活。預設醫療指示,就可以減少這方面的困難。但運動後心臟突發停止,需要立時心肺復甦,偶然肺炎所需的抗生素治療等,比較普遍性和突發性的疾病,都不能被預設醫療指示抹殺。
知道了病從淺中醫,明白了緩和醫療的幫助,再加上有了預設醫療指示,還需要對死亡有正確的認識。對基督徒來說,死不可怕,已無毒鉤。死是主裡安睡,怡然歸家。生與死,去與留,不在我手,而是操於慈愛天父手中,夫復何求?在世活得有意義、有目標、有價值,是更重要的。
雷同德醫生
「醫、法、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