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介:時代心聲

作  者:麥基恩

售  價:HK$85

出版及發行:環球天道傳基協會有限公司

產品編號:TDW062

書籍系列:時事心理叢書

書籍介紹:

作者麥基恩醫生是一位非常資深的精神科醫生,而他也是教會的長老,長年熱心參與事奉。眼見時下社會瞬息萬變,社會發生的事情與人性的反應及表現,往往看到理性與感性失衡的狀況,結果造成千絲萬縷、糾纏不清的局面。社會、家庭、工作、人際之間出現許多矛盾與紛爭,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甚是使感情破裂。

作者以本身資歷及心理學方面的認識,再加上參考專家意見,以事論事,作出一些心理評論;並指出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爭辯的認知偏見及其謬論。除此以外,作者在文章加入聖經經文對應文章內容,以此突顯心理與靈性的相互關係。

作者簡介:

作者麥基恩為執業精神科醫生,多年來投入教會事奉,又致力推廣精神健康、健康婚姻關係。關注情緒問題,過去十多年主講「與情緒共舞」講座,並著有多本關於情緒的書籍。此外,過往也有以婚姻為題的著作;又撰寫醫學、心理、情緒及「情性」的專欄。曾任香港大學榮譽教授,現在部分時間兼任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又是現任香港心理衛生會副會長、婚姻及兒童啟導中心董事、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長老、太平紳士;2011年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

本會網上訂書:請掃 QR code 或 登入網站: https://forms.gle/xaWLnrLr9RpC7X667

或與我們聯絡,請致電:+852 2356 7234 (胡小姐或錢小姐)

天道書樓有售:https://www.tiendao.org.hk/store/

「醫、法、理、情」之 子戀母

阿傑的父母在他兩歲時離異,父親搬了出去後,他與媽媽(單親母親)相依為命。十數年來,阿傑得到媽媽的悉心養育,所以心存感激,母子關係甚好。只是當他踏進青春期時,對性好奇漸增,對女性也開始有幻想;加上在家母子兩人相處和接觸時缺乏清楚的男女界線,令阿傑由愛慕母親的心增加了一些非分之想,因此產生了疑似戀母的情意結。當他向媽媽示愛時,才令張太驀然驚醒!

前文指出,根據2016年香港人口統計的資料,全港約共有七萬三千名單親人士,其中約有五萬六千名為單親媽媽,是單親爸爸的3倍。張太像一般單親媽媽那樣,含辛茹苦地將孩子撫養成人,身兼父職,真是困難重重。這些孩子到了青春期,成長上的問題尤其多而複雜,不單受朋輩負面影響,親子間亦會出現不同的張力;即使親子關係良好,也會出現「非正常」的問題。從法律的角度去看,這個案絕對未演變成非法亂倫的情況,反而像是不健康互相依附(co-dependent) 的關係。

從病態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男孩早期會出現戀母情意結,若在不健全的成長中,他便會停滯在這階段,所謂「戀母情意結」乃男孩子對母親過度依戀(以父親為假想敵)。不過,這亦可從較新的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或更簡單的關係界線(Relational Boundary)的理念理解﹕在健康成長的發展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會由自然親子依附(相連)的關係,個別成熟地發展成為親密聯繫而獨立自主(self-differentiated)的關係,而長大的孩子會因此而自然與年齡接近的異性建立感情的關係,不會停在依附的關係,迷失於模糊不清的關係界線,泥足深陷而不能自拔。所以,健康親子的關係是成熟有清楚開放的界線。

其實,在任何家庭之任何關係包括親子的關係(不單是在單親家庭裡),家庭各成員該保持適切合宜界線(boundary),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夫妻、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及兄弟姊妹間的關係。能夠維持平衡親密與自立的關係,彼此尊重各人的空間,是建立健康的自我與家庭的要訣。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失禮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動怒,不計較人的過犯;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書134-7

李耀全博士
「醫、法、理、2018Oct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