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與感性:聖誕拆掉仇恨

聖誕將至,五光十色的商場佈置盡入眼簾,聖誕樹、燈飾、雪人、鹿車、流行卡通等等;再加上聖誕歌曲,閉上眼睛置身其中,彷彿讓人暫時抽離現實,回到仍會相信童話故事的年代,熱切期盼著聖誕老人把聖誕禮物放進自己精心準備的小襪子中。聖誕究竟有甚麼魅力,能讓人暫時放下一切去感受聖誕氣氛呢?

這使我想起了一百多年前著名的「聖誕節休戰」(Christmas truce)。根據記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平安夜和聖誕節,德國與英國或德國與法國的軍隊出現過短暫、非官方、自發性停火。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在1914年12月24日平安夜,當時德軍在比利時伊珀爾地區開始在他們的戰壕周遭裝飾起來。這些德國士兵先在戰壕與聖誕樹上擺上蠟燭,並唱起聖誕頌歌來慶祝;英國士兵則唱他們自己語言的聖誕頌歌作為回禮,接著兩邊開始互相對彼此喊著祝賀聖誕節的話語。很快,雙方在無人地帶開始有一些交流,士兵們互相交換食物、香煙和酒等小禮物;還交換鈕扣與帽子等作為紀念品。在那一晚,該地區的炮火真是陷入了沉默。這次休戰讓士兵有空檔時間,把陣亡的同袍帶回各自戰線後方集體埋葬。此外,雙方也共同舉行了聯合禮拜。

回到身處的2021年12月,在過去的兩、三年裡,在生活各個範疇中,又有多少「世界大戰」呢?家人的關係、夫妻的關係、父母子女的關係、舊同學的關係、朋友的關係、同事的關係,甚至教會內弟兄姊妹的關係或許都出現大大小小的「戰爭」。這一切都停止了嗎?還是戰火連連呢?或是換成了冷戰,互不瞅睬、死不往來呢?

經過2020和2021年疫症的洗禮,每天眼見生命無常,會否給人多一點體諒和寬容呢?在今年整個「理性與感性」專欄文章中,讓我們看見不同的觀點與角度、成長背景、性格等等都可以影響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或許明白認識多了,能夠更容易代入別人的處境看世情。看法可以不一樣,但是愛和關係可以常在,正如主耶穌恨惡罪,但是仍然愛和關心罪人。

主耶穌降生世上,就是把神與人和好的信息帶給人類,讓人與神復和,也幫助人與人之間復和。願在這個聖誕節,讓我們記起主耶穌的愛和祂為我們的罪甘願被釘十字架的犧牲;思想一下究竟有甚麼關係需要復和呢?又有多少人仍未聽聞這美好的福音呢?

聖經說:「因為,基督自己就是我們的和平:他使雙方合而為一,拆毀了隔在中間仇恨的牆,就是以自己的肉身廢掉了律法的種種誡命規條,使兩者在他裡面成為一個新人,這樣就締造了和平。基督藉著十字架使雙方與神和好,成為一體,在他自己裡面消滅了仇恨。他來把和平的福音傳給你們這些在遠處的人,也傳給在近處的人。」(以弗所書2:14-17,《環球聖經譯本》)

馬燕盈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談天說道~盧旺達:努力走出黑暗

「耶和華說:『因為他戀慕我,我必搭救他;因為他認識我的名,我必保護他。他求告我,我必應允他;他在患難中,我必與他同在;我必拯救他,使他得尊榮。 我必使他得享長壽,又向他顯明我的救恩。』」《聖經新譯本》〈詩篇91﹕14-16〉

撰文:趙煥明(香港世界宣明會名譽顧問)
圖:香港世界宣明會
編輯﹕謝芳

飛機緩緩下降,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城(Kigali)出現在眼前,天色很清很藍,內心卻沉重灰暗,巨浪翻騰……

無法無天的大屠殺

1994年4月6日,在這片小天空,總統專機正把在坦桑尼亞開完會的總統先生Habyarimana送回家,總統官邸就在機場旁,家人及孩子大概欣賞著飛機降落,等待總統回家吃晚飯,(盧旺達又窮又小,每日升降的飛機寥寥可數!)突然,總統專機被甚麼打中,兩聲巨響,飛機變成一個大火球,爆炸,碎片散在跑道及機場四周,尖叫聲四起,總統家人特別是孩子嚇傻了……後來證實是兩個火箭炮近距離把飛機打下來。到今天,仍沒有結論誰刺殺總統:是政府內胡圖族(Hutu)極端份子,抑或是圖西族(Tutsi)密謀奪權的叛軍?

無論如何,跟著是100天無法無天的大屠殺展開。那100天,聯合國估計有近80萬人被殺,(有些估計甚至有100萬人),大部分是少數的圖西族人和溫和的胡圖族人。胡圖族極端組織領袖一邊在電台呼籲,一邊強迫所有同族人殺掉自己社區的圖西族人,不論大人小孩。領袖們把預先儲存的大砍刀分派給各人,又在大小公路設立搜查站,似乎要抽出所有圖西族人,甚至兩族通婚的人,目的是趕盡殺絕,一勞永逸。「那些人失去了理智,好像野獸。他們連同學、鄰居、同事都不放過……」河流、公路、街巷、田野佈滿屍體,最痛心又諷刺的是,很多去教會藏身的最終葬身教會內,(盧旺達九成人口是基督徒。) 4月初,慶祝復活節的彩色海報掛布仍飄在教會牆壁內外!那個復活節死了80萬人,平均每一天8千人遇害!

本與政府談妥組成聯合管治團隊的圖西族叛軍Rwandan Patriotic Front (RPF)那刻別無選擇,進行反擊,保護被追殺的族人。全國陷入一片混亂,連十名駐守當地的比利時士兵也被虐待至死,各國撤僑。幾百萬人湧到鄰國保命:烏干達、扎伊爾(今天的剛果)及坦桑尼亞。難民中不單有逃命的圖西族及胡圖族平民,相信也有不少滿手鮮血、拿著大砍刀的胡圖族極端份子。混在難民中,他們便容易逃避殺人的罪行及責任!

重建信任、和平、復和關係

1994年,宣明會開始在盧旺達工作,向因內戰在境內流徙的平民派發緊急糧食及生活用品,並特別照顧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戰亂屠殺後,重建生活、基本設施、農業、經濟等十分迫切。但重建信任、和平、復和關係是最困難最重要的任務,重建生命、家庭、社區成為宣明會所有服務項目的方向及目標。因此,每一位盧旺達同工除了日常工作責任外,更要接受訓練,成為復和使者(agents of healing),促進復和過程。沒有心靈復和、關係重建,家庭社區沒有真正和平、發展。

宣明會的復和項目包括兩星期的課程,有特定的三步模式:

(1) 喪親之痛(bereavement):每位參加者都回憶表述自己在屠殺中的個人悲痛及感受;

(2) 處理情緒(emotions management):參加者學習新的方法及工具去管理及控制自己的悲傷情緒;

(3) 原諒(forgiveness):參加者嘗試放下過去的黑暗回憶,原諒別人、原諒自己,重新上路。

參加復和課程的包括大屠殺時的受害者及加害者。加害者跟受害者會透過見面或通信,尋求諒解、寛恕。宣明會這復和課程及模式在盧旺達全國展開,並得到政府支持。開始時遇到很多很大阻力,而且成效需要長時間,但最終取得成效,慢慢結出美好果實。

加害者與受害者

陳舊的照片記錄著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的慘痛歷史,宣明會自那年開始展開工作。

安德烈(Andrew)住在盧旺達南邊,他太太是圖西族人,1994年大屠殺時他們的暴徒鄰居殺了太太一家七人,包括父母及五個弟妹。哥列士(Callixte)是其中一個行兇者。安德烈和哥列士原本是同村鄰居,現在是仇人!1995年,法庭送了哥列士入獄,安德烈有份指證他的罪行。宣明會在他們的社區展開重建及發展工作,哥列士太太及孩子受惠,得到房子、農耕訓練,孩子也可返學。她和安德烈太太都成為宣明會義工,參加培訓,更一起協助其他有需要家庭。她們也參加復和訓練課程,大家的距離漸漸拉近。2007年,哥列士出獄,回鄉,回家。安德烈家和哥列士家上同一間教堂。2010年,兩家人終能放下過去傷痛,彼此原諒接納。慢慢,兩家的孩子也成為好朋友,像兄弟,互相尊重幫助。

維達西(Vedaste)在1994年大屠殺時還不到30歲,他失去一切,但一家平安保命,避過一劫,特別是太太幾乎死在大砍刀下,他內心感到上主有特別目的及使命給他們。跟著幾年生活十分艱難,維達西一家很努力耕田但仍吃不飽,常要捱餓。他偶然有機會參加宣明會的農務培訓課程,而太太原來是車衣能手,織製衣服及學生校服,透過宣明會小額借貸,維達西太太多購衣車,開始教導回流的難民婦女車衣,令她們有工作有收入。維達西一家特別同情及幫助無依無靠的回流難民及貧窮家庭,因為他們也失去過一切也捱過餓,吃過苦頭。更重要,他們深信是上主留下他們的性命,給他們使命去幫助別人,帶著仁愛和尊重去服侍在患難貧窮中掙扎的人。上主給他們一家最寶貴的應許是聖經詩篇91篇1-2節:「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我要論到耶和華說:『他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 神,是我所倚靠的。』」

盧旺達差不多每個社區都有1994年大屠殺的加害者和受害者,每人內心都有忿怒、自責、仇恨,他們的心靈都需要醫治、復和、救贖,走出過去的咒詛,那100天的黑暗。宣明會會繼續與他們同行。

*************************************************************

圖片說明:
(1)在盧旺達大屠殺後出生的新一代,更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
(2)陳舊的照片記錄著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的慘痛歷史,宣明會自那年開始展開工作。
(3)這些年來,宣明會一直協助盧旺達大屠殺的受害者及加害者,讓他們尋求彼此的諒解與寛恕。

和平之子

使人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聖經新譯本》〈太5:9〉。

你們的話要常常溫和,好像是用鹽調和的,使你們知道應當怎樣回答各人。
《聖經新譯本》〈西4﹕6〉

現今社會,工作場所言語之間的誤會、處事手法的欠缺協調,往往帶來不少矛盾,這個情況即使在教會,以至宗教機構亦會出現,如何調解?

文﹕謝芳

富有調解經驗的黃永康牧師接受訪問時坦誠,教會都是由人組成,教會裡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人事的衝突與商業機構裡的也是無可避免的。在不同宗派的教會,黃牧師亦曾見有人事之間衝突的情況。有鑑於此,他的神學院教牧學博士畢業論文,都是以基督教調解為主的「教牧作人際衝突調解工作」為議題,希望藉著探討而找出化解衝突的方法。

他談到當年對調解和衝突處理有負擔的起因時表示﹕「記得信主後,曾看見一教會早期同心合意的發展下,人數不斷增長,本是一件感恩的事。可惜,傳道同工與執事人事之間卻出現了一些的衝突,之後,彼此的衝突惡化,在缺乏有效的調解,衝突未能處理的情況下,傳道人和衝突的執事分別離開,令教會士氣大受影響,教會的發展也因此一直停滯不前,教會失去當年同心發展的興旺。」他說這種感覺令人極之難過和傷痛。

他說,教會的發展,隨之帶來的人事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事,但大家若懂得有效的調解,也許能化解不少的衝突關係和將負面影響減至最低。

「作為基督教的調解員,在實行時會面對怎麼樣的困難?」「在實際推行時,基督教的調解員會受很多的因素影響,如本身的性格和為人怎樣,處理情緒和衝突的手法、待人處事是否有效溝通和成熟、在衝突中能否掌握自身的角色及責任等。」他強調,作為基督教的調解領袖,最重要的將焦點放在恆常尋求、聆聽、敏銳和順服於神的心意,而不是單依A或B的意見;再者就是擁有聆聽和有效溝通的能力,才會在處理衝突時作有效的帶領。

事實上,每人都會活在「自我」的情緒裡,有主觀、有情緒、有脾氣,心情容易被問題牽動,要完全公平公正去實行不容易。黃牧師提醒說﹕「認識自己是處理衝突的重要第一步。所以,我們的第一課就是需要自我醒覺(Self Awareness),敏銳自己的身心狀態及衝突的處理。」「以駕車和撞車作比喻,有人經常都遇上交通意外,是周圍的人撞他?抑或是自己的駕駛技術欠佳?在學習自我醒覺後,若發覺原來是自己的駕駛技術差,是引發頻繁交通意外的根源。此比喻是提醒有心志作調解的和好使者要先好好認識自己,身心是否健康,亦檢視自己遇上衝突時,是否有效處理衝突,若調解員平常也善於處理衝突,會容易協助他人處理衝突。

基督教調解的培訓,有基礎及進深後續的課程,基督教調解的訓練,是幫助學員學習基本以「促進調解模式」(facilitative mediation)及「焦點解決方案」(solution focused),按雙方的需要及利益為前提,協助雙方作有效的聆聽及溝通、以理性的方式來處理衝突,解決爭議的問題 (problem solving),達成和解。基督教調解的進深培訓,也包括教會及家庭的調解個案研習、人心靈需要的原諒、寛恕及復和關係等重要元素。」他提醒,處理人的衝突,愛心和時間的付出都是關鍵。

黃牧師坦誠,無論基督教或非基督教,最難處理的衝突是信念(conviction),包括信仰、核心價值觀(core value)、人生觀等。「事實上,衝突有很多不同種類,如溝通的衝突、誤會和資訊不足的衝突、情緒衝突等。衝突亦有不同的層面,低層次的衝突是持不同意見、其次是牽涉到情緒的衝突、再者是互相角力攻擊;最嚴重的是認為對方的惡行應公諸於世,應得到上天或人的懲罰,充滿仇恨的心態。」

他說,當來自江湖四海的人信了耶穌,並不等於一下子就失去了原本的個性、喜好和想法,「十個指頭有長短」,耶穌十二門徒也有不同的性格、想法和脾氣,信主的教徒也有掙扎、吵架,甚至互相不滿意的情況。「《聖經》裡也有提醒我們要作鹽、作光和調和,「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太5﹕9〉教會愈早推行基督教調解的普及教育愈好,包括學習人與人的相處,了解自己的情緒、思想和調解。「可在主日學、團契開始,提供訓練和基本人際衝突處理的教育,培育家長如何與子女溝通,教導孩子宣洩情緒或處理負面情緒,以及與人溝通或處理衝突等技巧。另外,可以在教會、基督教機構或在學校訓練更多使人和睦的基督教調解員,他們尤如屬靈消防員,當『火災』(衝突)發生時,可以盡快去救火,另一方面,也學習敏銳於防火。正所謂『杜漸防微』、『預防勝於治療』。」

「基督教調解究竟有何價值?」「基督教調解工作,盼望培育更多基督徒的調解員,他們以耶穌基督對人的關心、聆聽、接納、服事、柔和、謙卑、原諒及寬恕的生命榜樣,使人和睦。如有人在社區裡,極需要愛來彼此原諒寛恕,但做不到,而兩位當事人都信任社區裡教會的調解,我們可協助他們,以神的愛去彼此原諒及寛恕。或有家庭裡,伴侶出現第三者,亦想尋求教會的調解,而感情還在,太太很想原諒先生,但又做不到,亦想尋求教會的調解…。我們在基督教調解中,可讓當事人考慮,選擇以上帝的愛和寛恕作調解,破損的家庭可以有選擇以神的愛去復和、重建關係。」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主辦的基督教調解課程的運作,讓大家認識有關教會處理衝突的調解技巧、提升溝通預防衝突、調解神學觀等,同時在人際處理的教育和調解上及早作好裝備。詳情可登入網址﹕https://tdwwcm.org/

2017July19和平之子.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