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不同的目光

我常常跟老師說,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所以我很愛看我的學生。他們入學時是小小的幼童,經過六年時間,看著他們慢慢地成長,那份成功感,實非筆墨所能形容。但是在疫情之下,同學們都戴上口罩,我便多看了他們的眼睛。原來在不同的情況下,他們有不同的目光。

多年前,我曾訪問過李清詞牧師。她是香港第一位女牧師,曾經當過英華女書院副校長。她說:「現今的校長工作太忙了,很少關注學生的事情,我們以前簡單得多,只專注校內工作,每位學生的名字、他們的家庭背景、父母,甚至是畢業後的生活,我們都會關心。教育是育人的工作,關心他們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聽後十分慚愧,自問平日工作確實忙碌,很少時間跟學生和家長詳談。自此,每當我看見學生不舒服或受傷,坐在校務處等待治理和等家人接回家時,我都會坐下來安慰他們。他們的目光由無助、不開心,變成温暖和快慰。儘管這些目光有時一閃即逝,但是在學生最無助的時候,我們如能向他們表達關心,換來是難忘的回報。

我讀小學時,常常在教員室外罰企。估不到幾十年後的今天,在我校教員室外的小巷,也是小息罰企的「聖地」!我心想,要在門外企,是方便老師處理學生吧?當我經過這條小巷,偶爾會看到兩、三位同學站著。他們看見我,多數低下頭,目光總是迴避、慚愧和無奈。這時,我會過去拍拍他們的肩膀,有時也會說一句「xxx,努力吧!」這時,學生的眼神如釋重負,因為他們發現我不是過來罵他們。我不知道他們會否因而改變過來,但是這一點小鼓勵,會令他們好過一點。為甚麼我會這樣做?我只想表達「做錯了,不要緊,大家都會原諒他,下次努力改過便是。」

聖經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五章11節說:「所以,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除了教授知識外,更要鼓勵和關心學生。縱然只是小小一句說話、一個拍拍肩膀的小動作,也會從學生純真的目光裡看到這些鼓勵和關心的重要意義。家長呢?我相信你們看著子女的眼神是充滿愛,所以在管教子女時,不妨寛宏一點,更不要目露凶光;一旦動手打了子女,對他們會造成磨滅不了的陰影。長路漫漫,管教子女要花心機、花時間,急也急不來。

   學生放學時,我喜歡站在學校門口跟他們道別。那時,他們的眼神是無比喜悅的;聽到他們開心地說:「校長,再見!」然後揮手道別,我也快樂起來!他們是因為見到我而高興嗎?我覺得他們是因為可以回家而開心吧!

蔡世鴻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