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禮貌之道

在學校附近遇上兩位學生,都是我曾經教過的。當走近他們的時候,我向他們微笑打招呼,說了一聲「早晨」。他們兩人看見我,卻沒有反應,似乎不認識我,一聲不響就從我旁邊走過去了。

我有點疑惑,他們是否真的忘記了我?應該不是吧!因為我也認得他們的面貌,雖然姓名未必記得準確。我可能有些偏見,我認為他們不懂禮貌,不知如何回應我的「見面禮」,而我的同事也有過類似的遭遇。

我記得當我自己還是中學生、大學生的時候,每逢遇見師長,無論對方有沒有教過我,我大多數會說一聲「老師早晨」或「午安」;最少也向他們點點頭,表示敬意。當我自己執教的時候,早年的學生也有類似的行為,令我有少少感覺到欣慰。但是隨著時間演變,這種情況越來越少見了。現時就算在校園地方相遇,大多數人也是各行各路,似是未曾相識。

除此之外,近年在高年級的課堂內外,學生很多時也不以師長的角色對待老師。從某方面來看,這是好的;學生能與老師打成一片,互相了解,建立友好關係。但是在我看來,若這種過分友輩式的關係欠缺尊卑之分,似乎說不過去!當然,我也承認亦師亦友是一種頗為理想的師生關係,但並不是每一位老師都能夠掌握得恰到好處。多年前還在大學的時候,有一位世界知名的學者老師因為對學生要求嚴格,學生頗難從他手上取得高分數,結果被學生選為全校最差的教師。

尊師重道本是我們中國在教育上的一種美德。雖然有人覺得這種禮貌太過造作,毫無作用,特別是在西方文化當中沒有此等需要。當然,要是把老師當作皇帝(或如上帝),確實非常不妥;但是在強調知識灌輸(≠教育)的年代,把老師當作教學機器,甚至是透明人,也肯定不對。目前在忙碌的教學課程中,倫理道德的比重似乎也要看重,待人接物的禮儀仍須正式教導。也許要靠老師本身的行事榜樣,以身作則,方能夠對學生守禮貌有指導作用。

我從小很喜歡新約聖經提摩太前書第四章12節:「不要讓人小看你年輕,而要在言語、行為、愛、信心、純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

橫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