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牧語~事奉的典範(下)

默想經文:使徒行傳十一21-30 《環球聖經譯本》
21 主的手與他們同在,信而歸向主的人數就多起來。
22        這事傳到耶路撒冷教會耳中,他們就派巴拿巴到安提阿去。
23        他到了那裡,看見 神所施的恩,就很喜樂,勸勉大家要心志堅定,恆久留在主裡,
24        因為巴拿巴是個好人,滿有聖靈和信心。於是,許多人歸了主。
25        後來巴拿巴到大數去找掃羅,
26        找到了,就帶他來安提阿。足有一年,他們一起在教會聚集,教導了許多人。門徒第
一次被稱為“基督徒”,就是在安提阿。
27        在那些日子裡,有些先知從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
28        其中有一個名叫亞迦布的站起來,藉著聖靈指出普天下將會有大饑荒——這事在克勞
迪在位期間果然發生了。
29        於是門徒決定按著各人的力量捐款,好送到猶太幫助住在那裡的弟兄。
30        他們就這樣做了,由巴拿巴和掃羅經手送到耶路撒冷的眾長老那裡。

對保羅來說,有一段日子可說是平淡的,就是當他因為受到逼迫而返回家鄉大數的日子。那時候,他所能做的事就只有每天在家中安靜等候。果然,神的時間到了,他的禱告亦蒙了應允──巴拿巴不嫌長途跋涉,前去找他;希望能邀請他出來一起事奉,與他同工。可見巴拿巴不但是個豁達的人,更是個謙卑自己的人。巴拿巴出道的日子較保羅長,在教會中的名聲亦比保羅高,他卻謙卑自己,像中國的劉備三顧草廬似的。這也是今天事奉神的人須學習的態度。在天國的禾場中,我們都是一樣被召的、平等的;在神眼中,沒有先後輕重之分,重要的是互相配搭,謙卑地服事,才能夠討神喜悦。難怪保羅來到安提阿事奉時,能夠與巴拿巴一起同心事主。他們在那裡同工了一年,使信徒得造就,信主的人增多,教會大大興旺;使神大得榮耀,連「基督徒」的美譽也是從安提阿起始的。

巴拿巴是一位信徒領袖,他事奉的榜樣影響深遠。願我們在事奉的過程裡,不斷學習巴拿巴的行動,精益求精,使我們的事奉結出榮神益人的果子。

深度反思:

  1. 為何多人認同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原因何在?
  2. 事奉中不論背景階層,為何仍可發揮理想果效?

陳一華牧師

註:獲准刊載靈修小品,未經許可,請勿隨意轉載。

每周牧語~事奉的典範(中)

默想經文:使徒行傳9:20-30 《環球聖經譯本》
20 隨即在各會堂裡宣講耶穌,說這一位就是 神的兒子。
21 所有聽見的人都很驚訝,說:“在耶路撒冷殘害那些求告這名之人的,不就是這個人嗎?他來這裡不是要把他們綁起來押到祭司長那裡去嗎?”
22 然而掃羅越來越有能力,駁倒住在大馬士革的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
23 過了好些日子,猶太人商議要殺掉掃羅,
24 他們的計謀卻被掃羅知道了。原來他們在各城門日夜把守,要殺掉他,
25 但是他的門徒在夜間用大籃子把他從城牆上縋下去。
26 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要與門徒結交,可是大家都怕他,不相信他是門徒。
27 巴拿巴卻拉他過來,帶他去見使徒,詳細告訴他們掃羅怎樣在路上看見主,主怎樣向他說話,他怎樣在大馬士革奉耶穌的名放膽傳講。
28 於是掃羅在耶路撒冷與門徒一起出入,奉主的名放膽傳講,
29 並且與說希臘語的猶太人談論辯駁,那些人卻打算殺了他。
30 弟兄們知道了,就帶他下到凱撒利亞,然後送往大數去。

承接上文,我們繼續探討事奉主的態度,可從巴拿巴身上看見如下明顯的例子:

寬容接納(徒9:27)

眾所周知,信主後的保羅並非事事亨通。因有太多人對他有所避忌,甚至懷疑他的動機。他曾殘害教會,難怪耶路撒冷的教會無法全然接納他(徒九26)。惟有巴拿巴主動地接觸他,表示對他的寬容與接納,不計較他的背景,只要他真心悔改信主,便無條件地接納他,且引薦他給使徒認識。在事奉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人做錯事或做得不合體統,但我們首先不要指斥人,相反要學習接納與寬容。反思人誰無過時,我們便毋須大為緊張或斷絕他們日後事奉的機會。基於這寬大的胸襟,難怪他後來不惜與保羅分開外出佈道,也堅持帶著馬可一起傳道(馬可曾在首次佈道行程途中退出)。在事奉中,我們真的須要學習寛容與接納,不然便會落入自以為義的陷阱裡,以致產生驕傲及對人抱有成見。

深度反思:

  1. 當我們寬容接納別人的錯失,最大的障礙是甚麼?
  2. 我們若不能寬恕接納別人,將會產生甚麼後果?

陳一華牧師

註:獲准刊載靈修小品,未經許可,請勿隨意轉載。

每周牧語~事奉的典範(上)

默想經文:使徒行傳4:36-37、11:22-23
使徒行傳4:36-37
36 有個人名叫約瑟,是生在塞浦路斯的利未人,使徒稱他為巴拿巴——翻譯出來就是“安慰之子”。
37  他賣掉自己的田地,就把錢拿來放在使徒腳前。
使徒行傳11:22-23
22 這事傳到耶路撒冷教會耳中,他們就派巴拿巴到安提阿去。
23 他到了那裡,看見 神所施的恩,就很喜樂,勸勉大家要心志堅定,恆久留在主裡。

聖經記載巴拿巴的事蹟的篇幅不算多,卻流露了他信主後的豐盛生命;尤以他的事奉態度與行為,更是不可多得的榜樣。對今天參與事奉的肢體來說,實在是難得的典範。從他事奉的表現看,不難發現下列四項放諸四海皆準的事奉心態。

全然奉獻

巴拿巴信主後,遵從主的教訓,願意參與凡物公用的生活。他馬上賣掉田產,甘心地將價銀奉獻給神,不為自己留作私用。這種全然奉獻的行動,表明他對神的信心是堅定的,順服神也是全心全意的。今天我們身為事奉神的人,不必賣掉資產全部作奉獻,但是神卻喜歡我們將自己的主權交出來,全然委身給神。以至在事奉的過程中,我們更樂意付代價,順服神的旨意與計劃。

忠於所託

當耶路撒冷教會獲悉安提阿信主的人增多時,使徒們便打發巴拿巴去堅固他們的信仰。果然,巴拿巴到達安提阿後,即時用神的話勉勵他們,教導與栽培他們的靈命成長。他全心投入事奉,毫不馬虎。另外,可從他後來被差遣與保羅展開首次遠行佈道表露無遺,可見他事奉的態度是忠心於神,不半途而廢,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命;正如今屆香港運動員在東京奧運的表現,同出一轍。

深度反思:

  1. 今天我們事奉神遇上最大的困難是甚麼?
  2. 與其他肢體合作事奉神最常見是甚麼挑戰?

陳一華牧師

註:獲准刊載靈修小品,未經許可,請勿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