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我鼓勵老師為自己訂立新一年的成長目標,並以聖經彼得後書第一章5至8節經文提供八個成長方向;前文提及了信心、德行、知識、節制,而本文繼續討論餘下四個方向。
「忍耐」並非對艱難處境無奈地苦忍,而是個人擇善固執的堅持。在這個價值觀紛亂的世代,作為老師,我們更要持守專業,做到不人云亦云,不趨炎附勢;能做到確實需要我們心存「忍耐」。然而,要做到擇善固執,也得看我們對「善」的理解。別以為大多數人接受的價值觀就是普世價值,當中有可能出於種種考量,或是羊群心理。基督徒老師可多作信仰反思,特別是如何於現今世代實踐聖經真理。若能以聖經真理和信仰反思為基礎,我們就更有信心對「善」執著和堅持了。
「虔敬」是對神心存敬畏。沒有信仰的老師們,可視之為謙卑的操練。誠然,老師設計和帶領課堂,一方面要充滿自信;與此同時,又要操練謙卑。學海無涯,我們學懂的只是滄海一粟,極其微小。這種對「虔敬」的追求,在信仰上讓我們能夠「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依靠自己的聰明」(箴言第三章5節);在追求知識的態度上要學習謙虛,明白我們懂得越多,就越知道我們不懂得的更多。
「愛弟兄的心」就是對熟悉的人表達愛心。別以為老師只是知識的傳授者,疑惑為甚麼要參與愛心行動?其實老師是生命工程師,以生命影響生命。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多麼希望能為他們培養出對人的關愛之情。我們在學習對不認識的人表達愛心之前,先學習對身邊的家人、朋友、同事、學生表達愛意。愛心的表達方式並不需要多麼偉大的行動,只要一句問候、一通電話、一張帶有鼓勵字句的小書籤、一個擁抱、一起祈禱,已能夠表達你對「弟兄」的愛心。
「愛眾人的心」就是對不認識的人也能表達愛心,這種愛心行動已經超越了人際關係,且不求回報。神既然叫太陽普照好人和不好的人,又降雨給義人和不義的人,就為我們立下了榜樣,叫我們認識和不認識的人都因我們的愛心行動而得著好處。老師可以身體力行擔當義工來操練愛眾人的心,也可以組織義工活動,帶領學生一同參與。
總結兩篇文章分享的八個成長方向,我並不認為要比重均等,個別老師可按自己的情況訂立優次和輕重;我也不認為一年時間就能操練完成,反而每年都可按著這八個方向訂立新的行動細節。如此,我們就不會「閒懶」和「不結果子」了!
鄭建德校長
滙基書院(東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