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愛事件簿:貪戀人的(下)

整夜睡不穩,翌日起床時,她渾身疲憊,喑叫「糟糕!」今早要見他呢!照鏡時,幸好不是一臉倦容,年輕多棒!她心情輕鬆起來,急忙悉心打扮。

她猜想,他看到昨晚的短訊,知道她不開心,理應第一時間便找她,上班的步伐於是變得輕快。然而,直至她回到公司,他仍未打電話來。她心𥚃嘀咕,擱下手袋,便急不及待去找他。

「早晨,對不起,昨晚給媽媽罵哭了。她怪我未找到新工便放棄一份安穩工作,我太難過,忍不住便發了訊息給你。」

「我晚上忘記關機,短訊傳來時,吵醒了我太太。她奇怪凌晨三時也有短訊,所以看了。」她有一剎那的尷尬和不安,「對不起!」

但見他沒往下多說,只安慰她:「其實,妳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還年輕又能幹。我也答應做妳的推薦人,會給妳好的評語。」

「謝謝你!」

「我和太太後天去英國探親兩週。做推薦方面,可以用電郵聯絡我。」

「麻煩你了。你回來時,我已離職了。」

這時他桌上的電話嚮起,他取起聽筒,向她說:「保持聯絡。」

她只好站起來道別。將又有一段時間不能見他,她心裡不禁發愁。

他去英國之後,她牽腸掛肚了數天,最後按捺不住找他。但她不敢透過手機傳訊息,免得給他太太看見。

上次電郵給他,純粹提供自己的履歷作推薦之用,抬頭客氣地稱呼他「先生」。

這回,她決定以他的英文名字稱呼他,並寫道:「發現一家新酒樓,你喜歡喝的鐡觀音很好。待你回來,和你一起去品嚐。」她不再以「先生」稱謂,亦約他單獨吃午餐。他明白她的心意嗎?

她苦苦地想,究竟內心何時起了變化,那份愛慕之情吞噬了自己的心?她已經不願意再保持距離。早前已大膽地在他一下機,毫不顧忌他偕太太同行,便打電話給他,又在凌晨給他發訊息,更在第二天一早便去找他。她知道自己已經泥足深陷。

等候他回覆,簡直是度日如年;最難過是數天後,他仍無音訊。為何會這樣?他那麼關心她,是出於甚麼?不應該是「神女有心,襄王無夢」吧?她搜索枯腸,過往倆人相處中,曾有火花的蜘絲馬跡,思念之苦煎熬著她。她只好再次電郵他。她打了主題:「禱告」,內容則是一連串的星星,暗示一切盡在不言中。最後,她豁出去了,加上「想念你!」

在最後的一個工作天,她離開公司前,最後一次檢查電郵,他依然音訊沓然。她敞開心房,他竟沒有反應。莫非純粹自作多情?她哀愁地想。最後,她邁出公司大樓,為自己在不愉快的情況離職傷心,最難堪還是感情方面,自己竟不能夠帶走一片雲彩。

後來有這麼一天,她走在街上,老遠看見他和太太手牽手,說著笑著。她黯然失神,終於明白他是屬於他身旁所愛的人,而自己竟曾貪戀別人的雲彩,真不該!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詩篇第四十二章5節《和合本》)

巫婉婷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道歉 ─ 從一句「對不起」開始

「一切苛刻、惱怒、暴戾、嚷鬧、毀謗,連同一切惡毒,都應當從你們中間除掉。要互相友愛,存溫柔的心,彼此饒恕,就像 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聖經新譯本》〈弗 4﹕31-32〉

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的衝突是無可避免的,但一句「對不起」,真的可令衝突降溫,甚或化解怨氣仇恨?在基督教調解中心成立典禮暨第五屆基督教調解基礎課程畢業典禮上,具豐富基督教調解及輔導經驗的蔡培偉律師、譚日新博士、黃永康牧師,分別在法、情、理等層面,深入淺出地剖析「合法合情合理道歉」的重要性。

文﹕謝芳

蔡培偉律師 — 合法的道歉
兩兄弟一起玩耍,因爭玩具口角,繼而動武,媽媽見狀把他們分開後問﹕「發生甚麼事?」弟弟指哥哥打他,哥哥就說弟弟搶他的玩具。爸爸媽媽都說︰「打人是不對的,所以哥哥要道歉。」「年紀大的應該讓年紀小的。」爸爸隨後又說︰「若不道歉,你就要挨打了。」大家猜想哥哥最後會否道歉?

說聲「對不起」為何如此難?小孩子是這樣,成年人會否有所不同?原來很多人就算是錯,也不願意認錯。

拒絕認錯可能與面子有關 ,中國人愛面子,有時候若不給面子,大家隨時翻臉。例如,工作上面對一些「老臣子」更甚,必須恭敬之餘,就算他們犯錯,也需婉轉地說話,避免得罪他們;另外,認錯的人也可能會感到羞恥,或擔心道歉後會引致一些後果,故大家選擇逃避而不去面對。即使需要道歉,有人或會因深深不忿而敷衍式說句﹕「Sorry 囉!」好像表示了歉意,但似乎是有所欠缺的有限度道歉,這不承認過失或責任情況下的道歉相信不易被人接受。

10.12.2018真正的道歉,就是要「全面」及「承認責任」。《道歉條例》在2017年12月1日生效,目標提倡及鼓勵作出道歉,以防止爭端惡化及促進和睦爭端排解,其中涵蓋範圍包括有限度的道歉和全面的道歉這兩方面。究竟調解跟《道歉條例》有何關係?根據《道歉條例》,《調解條例》的施行並不受影響,換言之,由於在調解過程中道歉是屬於調解通訊的一部分,而根據《調解條例》,調解通訊是保密的,所以,在《調解條例》的保護範圍內,當事人在調解過程中是可以無後顧之憂地作出道歉。雖然不敢確定道歉能否真正達致復和,但最少也釋出善意,避免紛爭進一步升級,踏上和解最重要的一步。

譚日新博士 合情的道歉
很多的爭端都是從小事引發,如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2017威尼斯影展最佳男主角的一套電影—《給我一個道歉》,起源只是一件「樓上樓下漏水」的小事,主角本希望道歉,誰知道歉不成,反惹來更大的事端,結果卻因雙方為問題爭執不下,互不相讓因而鬧上法庭,甚至勾起過去種族內戰帶出的政治糾紛和仇恨。為何去道歉,反而愈加糟糕?又如有一回,正匆忙地趕往巴士站途中,有位小朋友迎面跑過來,大家發生碰撞,令我的電話掉到地上,爆了玻璃螢幕屏,未及反應,他已經大哭,趕至的爸爸滿臉怒容,感覺到對方似乎想揍我,「不好意思,我撞到你的兒子。他剛才也相當急速的跑過來,我的電話也給撞裂了。」剛說畢,這位爸爸那原本想揍我的樣子,頓時轉變為滿臉歉疚。有了道歉,大部分事物是否都可以化解?在關係上,透過道歉,整件事的後果會否截然不同?

有研究指出,有效「道歉」六個要素︰(1)表達歉意;(2)解釋做錯甚麼;(3)承認責任;(4)承諾改過;(5)提出補救;(6)請求寬恕。其中最重要是「承認責任」,即是承認自己犯了錯誤並明確表示有過錯;不要只為別人的感受道歉﹕「如果你被我的言語傷害我很抱歉!」「不好意思,我傷害了你的感受,對不起﹗」相反,道歉是要清楚講出你是因那些事情傷害了對方,要對你的行為負全部責任﹕「我很抱歉,我說了傷害你的話!」其次,就是「提出補救」,雖然可能無法將傷害除去,但最低限度可以採取措施來減少傷害。再者,就是「解釋做錯甚麼」、「表達悔意」和「承諾改過」。最後才是「請求寬恕」。

研究同時亦指出,如何表達(deliver the message) 也十分重要,包括傳達的途徑或傳達時的語氣、表情等。事實上,面對面道歉有時最有效的,因表達時能夠觀察到對方的反應而作出調節,但也有些情況比較適合用文字表達。對一些人來說,向人說出道歉是不舒服的,因很難承認自己的不是和錯誤,特別是不知對方是否願意原諒自己。故此,在鼓起勇氣道歉之前,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假如仍怒火中燒,則別操之過急,否則只會弄巧反拙,加深雙方的分歧。

 黃永康牧師 合理的道歉

10.12.2018_1道歉,即使是教會或基督徒也不容易,知錯、認錯為何那麽困難呢? 困難在人的心複雜難猜 : 「人的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利米書17﹕9〉的確,「對不起!」「原諒我!」「我錯了!」是十分簡單說話,但自負、自我中心、貪婪、自私等人性,令人極難放下自尊去認錯。在整本聖經都想表達一個主題,就是上帝的挽回、救贖,幫助人知罪、認錯、回轉和悔改。

我們需要按著神的心意幫助人去知錯、認錯,但在對方未說出受傷害和難過的感受時,不能就第一時間去道歉,否則對方會覺得︰「你根本就不知道我因何事受傷害,如此道歉十分敷衍。」怎樣才是合宜的道歉?可以依循著這四部曲去行﹕(1.) 以同情共感心去聆聽對方的心聲;(2.)給予足夠時間的關心和專注;(3.) 尊重對方表達的感受及內容;(4.)勇於講「對不起」。

基督教的關懷、原諒、寬恕,好像上帝一樣,主動去愛,去聆聽甚至放低自己,學習用愛去復和。自己有錯或別人有錯,主動去聆聽、關心、尊重等等,到了適當的時候,彼此溝通明白,然後致歉,這樣才算有效。「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馬太福音18﹕15-17〉

2018Dec10道歉 ─ 從一句「對不起」開始.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