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情」「獨特」的成才之路

head

「家庭‧家情」在《明報》教得樂HappyPaMa刊登,本期為2018年1月2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從古到今,孩子「成龍、成鳳」皆是為人父母者夢寐以求的心願,特別是現代家庭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將所有的希望集中在孩子身上,為了達到「理想」目標,花盡心思,為子女計劃好一切,還化身成魔術師,每天為孩子變出「多元化」的學習活動,並認為只要子女按著自己編排的那份「好計劃」去做,就能成才。但事實告訴我們:成才與否,方法或取向由得你,結果或後果卻由不得你。「港孩」現象的出現,讓我們反思:為何父母用心良苦卻造就出「三低」的孩子呢?所謂「三低」,就是自理能力低、情緒智商低、抗逆能力低。究竟成才之路,定義如何?價值為何?我們在教育孩子成才的過程中,是否遺忘了一些更重要的「材料」呢?

(一)成才之路,「人」最重要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師,與學校的老師同是教導者。父母了解自己要悉心栽培的那個「人」嗎?他的潛能是甚麼?他的真正需要又是甚麼?我深信上帝造人各有不同的潛能與才幹,但仍需要我們付出時間與心思,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了解透徹,才能發掘得到。父母需要恆常地細心聆聽孩子的心聲,重視及珍惜親子溝通的時間,以「愛」建立良好的關係,並從旁作出適切的支持與分享,讓孩子有信心走上屬於他們的「成才」之路。各位爸媽,請多給孩子一點「傾心吐意」的時間吧!

(二)把成才的「責任」及「主權」交還給孩子

邁向成才之路,過程中少不免遇到挫折及考驗,父母必須學習放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若父母過分保護,常擔心孩子經不起挫折,於是把孩子解決困難的責任及主權奪去,只要求孩子安穩地依照自己計劃內的編排去做,這樣,孩子就沒有經歷真正的學習過程,做人也失去責任感及承擔感,容易形成依賴、被動的態度。凡事順利、只許成功,容易生出好勝的心態,一旦遇到失敗,抗逆能力不足,就不能接受。要知道,勝不驕,敗不餒,才能「成才」。其實,在孩子的成才路上,父母應該扮演著啟蒙者、建構者、陪伴者及支持者的角色,孩子才是學習的主人翁。各位爸媽,請多給孩子一點「自己學習」的時間吧!

(三)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成才之路

我深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所愛的,是上帝賜予的寶物,而且每一個都被上帝賦予不同的恩賜,有著獨特及成功的潛能,只要獲得適當的培育與關懷,便能發揮個人的潛能,持續成長,人人皆能成才。只要孩子能抱著積極樂觀的人生觀,並且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以及學會有勇氣和信心去面對生命帶來的各種挑戰,做到「最好的自己」,就已經「成才」。既然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成才所需的時間也不同,父母切勿過份催趕及強迫孩子學習新事物,也別把子女與其他人比較。各位爸媽,請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多欣賞自己的孩子獨特之處吧!

父母及教育工作者都是孩子成才路上的重要老師,我們必須了解他們真正的需要,對孩子們有信心,相信他們皆能「成才」,讓孩子們活出精采及豐盛的生命。

柯靜如校長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

轉載自:《孩子成才攻略前傳》

Mingpao-output-02JAN2018

「家庭‧家情」平安夜的尋寶遊戲

1912

「家庭‧家情」在《明報》教得樂HappyPaMa刊登,本期為2017年12月19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小時候,你有沒有玩過尋寶遊戲?遊戲方法:由一人先把寶物藏起來,然後讓玩遊戲的人根據地圖的指示四處尋尋覓覓,把寶物找出來。

人生就有如尋寶遊戲,我們總在生活中尋找自己渴望已久的東西。不論追尋甚麼東西,你和我都曾經享受過尋寶的過程。不是嗎?

想不到一段小小的尋寶回憶,竟可將快樂帶到現在。看!有一個小女孩正進行她的尋寶歷程:

平安夜那天,小瑪麗從書櫃中翻出數本舊相簿,在客廳獨自看著。大鐘的分針轉了一圈,小瑪麗還在看著;大鐘的分針又轉了一圈,小瑪麗的眼睛仍然沒有離開過相簿。

「小瑪麗在玩甚麼遊戲?真是在看相簿嗎?」爸爸媽媽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女兒究竟在做甚麼?他們從來沒見過女兒專注得出神的樣子。於是,爸爸媽媽一同擠進沙發中,把小瑪麗抱在大腿上,問她:「小寶貝,你在做甚麼?」

小瑪麗:「我在尋寶。」

媽媽:「尋寶?尋甚麼呢?不是在尋找聖誕禮物吧?」

小瑪麗:「我在尋找相片,一張全家在聖誕節拍攝的相片。」

爸爸:「這張不可以嗎?你看,你跟媽媽笑得多開心!」

小瑪麗仍舊望著相簿,她說:「不可以,因為爸爸不見了!那次聖誕節,爸爸因為要出外公幹,所以只有我和媽媽到樂園慶祝聖誕節。」

媽媽:「這張可以了吧?爸爸跟你在吃聖誕大餐呢!」

小瑪麗:「這張也不可以。看啊!這張相沒有媽媽的份兒。那一年,媽媽要留下工作,只有我們到外地旅遊。」

爸爸媽媽對望了一眼,趕緊替女兒在相簿中尋寶。尋啊!尋啊!尋……爸爸媽媽興奮地說:「看吧!這張相片有爸爸,又有媽媽呢!」

小瑪麗抿著嘴,接著說:「就是沒有我。去年,你們留下我,一起往外地去了。臨行前,還叮囑我好好溫習,預備假期後的考試呢!」說罷,小瑪麗合上相簿,從沙發上跳下來,準備回房間去。小瑪麗經過兩個大大的行李箱時,喃喃自語起來:「老師說,假期後要交一篇《與家人共度聖誕》的文章,看來我還是要運用創意,才能把文章寫好。」

平安夜的尋寶遊戲就這樣結束了。

我們一直在努力,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努力做好父母的角色。我們甘願給予孩子一切生活所需,甘願為孩子提供最佳的成長環境。可是,我們有否想過孩子真正需要甚麼?真是遊戲機、模型飛機、洋娃娃等玩具嗎?也許,孩子在收到禮物的那一刻確實雀躍不已。但是,這真是孩子內心的渴求嗎?你嘗試問問孩子,或乾脆問問自己最深刻和最快樂的回憶是甚麼?你會發現玩具的數目,你忘了;收到玩具的日子,你也忘了;但兒時與父母共度的時刻,卻一直守護著你,直到現在。

就讓我們一起為孩子創造快樂的童年回憶,讓這些回憶一直守護他們,直到永遠。

 

Tommy Chan

學習與個人成長教育機構

EDIT Workshop 創辦人

www.editworkshop.com

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

「看哪!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於萬民的: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加福音2章10-11節) 

 

Mingpao-output-19DEC

 

「家庭‧家情」孩子自信和自尊的重要性

「家庭‧家情」在《明報》教得樂HappyPaMa刊登,本期為2017年12月05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孩子自信和自尊的重要性       

兩位母親在接過孩子放學後,在歸家路上閒談著。

母親甲:「我的孩子冇鬼用,這次考試只得六十分,才剛剛合格。唉……」

母親乙:「你的孩子要比我的孩子好。我孩子連合格也談不上,他才是『冇用鬼』呢!」

兩位在母親身旁的孩子,聽得怏怏不樂!

在眾目睽睽下,當眾談論孩子,數點孩子的不是,就像在眾人面前,脫掉孩子的衣服;是在羞辱孩子,在剝奪孩子的自尊。

早在主耶穌在世之時,曾有孩子跑到耶穌的身旁,當時門徒隨即想趕走他們。孩子嘛,麻麻煩煩,打發他們走就是了。只是,主耶穌與門徒的想法截然不同。主耶穌重視兒童,愛顧兒童。有一些孩子很想到主耶穌的跟前,只是在當日猶太人的傳統背景底下,婦女與兒童沒有甚麼地位的。故此,當孩子要前來親近耶穌之時,隨即被門徒打發他們離去。一貫看顧兒童的耶穌看在眼裡,立時禁止門徒的做法,並鄭重地告訴祂的跟從者:「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太十九14)透過主耶穌的舉動及祂的說話,正正能夠提醒我們:作為成年人,要給予孩子恰當的尊嚴及尊重,以便孩子們能建立起他們的自信心。

事實上,自尊與自信,不是成年人的專利;孩子長大成人,能否過自尊、自信的生活,孩童的階段就是一個起步點。我們若能在日常生活細節上,處處為孩子多想一想,也想一想主耶穌對孩子的重視,相信你也能夠培育出一個有自尊、自信的孩子呢!

張漢強牧師

中華基督教會上水堂主任牧師

家長們,請你想一想……

  • 你有否試過在公眾場合,在孩子面前數算他的不是?
  • 回想你的成長經歷,有否因為父母當眾指責而感覺羞憤,甚至失去自信呢?你的感受如何?
  • 在為孩子建立自信、自尊的事情上,你認為自己有哪方面可以調節,從而做得更好呢?如何實行?

轉載自:《給孩子15個A+元素》


別再比較好嗎?

媽媽,我很想跟您說:「我不要比較!」這句話埋藏在我心底已久。

一直以來,您也喜歡把我和其他小孩比較,不論我成績好壞,您總是說:「我女兒的比你的差!」或許,您覺得這只是閒事,但是我可難受了!他人的冷言冷語和難看的臉孔我也不在乎,最難接受的,是您一直也不明白我。

我真的好想知道,比較有甚麼好?想一想,也沒有甚麼好處,真不明白,您為甚麼要經常把我跟他人比較?就好像上次放學,我們碰見XX,您二話不說就拉著X太到一旁談天。我和XX也想知道您們說甚麼,所以盡量走近您們。只聽見「我女兒的比你的差!」這句話,XX得意洋洋地說她比我好,其實論成績、為人等,我沒有一樣比她差。從此「我女兒的比你的差!」這句話一直深刻地刻在我心裡。但是,你一直也沒有留意我、了解我,去嘗試明白我。我需要人去關心、去了解。我想告訴你,我很難受。

小學六年級女生

 

Mingpao-output-05DEC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