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香港一部電影《十兄弟》,故事描述一對夫婦陳大蝦與紀巧兒,生了十個擁有異能的兄弟,他們團結一起拯救父母,齊心協力對抗惡勢力。令我印象深刻是父母對孩子是積極正面的接納,怪異的孩子在父母眼中是特異功能,各自各精彩!在兄弟當中是互相合作過渡難關。
這裡十個卡通人物十兄弟姊妹是現代的版本。他們各自不同,各有缺陷也各有特異之處。我曾經把這些人物介紹給小朋友,小朋友七嘴八舌指著圖畫說:「這個就是我!」小朋友的觀察極之敏銳,也很明白及接受這些天生的限制。只是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今天這些特別的孩子叫做SEN(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有特殊教育需要或叫他們做「星仔」,他們都需要改變,需要被矯正。
明白作為父母都會擔心,希望把孩子改正過來。不過,如果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十兄弟確是各有千秋,各有獨有的優缺點,若大家願意換個角度看,明白、鼓勵和幫助他們,在特長方面去善於運用和發展,他們一樣會成功的﹕「大哥的千里眼銳利而看得遠而清,雖易忽略近處的細節,但能早察先機;二姐的順風耳,對聲音特別敏感,雖心靈容易受創,但對別人細心明白;三哥是大力士,喜運動卻不易坐下來讀書,但運動細胞可以同享成功;四哥穿著緊身衣服不舒服,總帶著不痛快有脾氣的心情,若學會脫下衣服,會很不一樣;五哥有一雙翅膀,好飛走不易專心,但翅膀讓他天馬行空,幻想創意源源不絶;六妹是鐵頭的孩子,意志力強卻固執而堅持,難改變自己,但若方向抓得準確定會達成理想;七妹踩著高腳蹺,高高在上有點自欺欺人,但若懂得自娛,令自己感覺良好;八弟有遁地的絶技,不喜歡就借機遁地和逃避,但這份自我保護能力使他不會困住自己;九弟胃口極佳,食極不飽,在人際關係上不停苛索,如果父母能夠看清他的胃口所在,這些胃口會是動力;十弟是大喊十,凡事往負面去想,總認為別人欺負自己,但他的眼淚有醫療和保護作用,甚至可把敵人趕走。
黃葉仲萍博士(Susanna Wong)
宏恩基督教學院心理學系副系主任
資深個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