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信華:
從華叔、華嬸口中得知你計劃回香港度歲,探望家中長輩;我的心情萬分興奮,心想一定要找個日子與你促膝夜談,分享我這「留守宣教士」和你這「隨走隨傳宣教士」的事奉甘苦。怎知疫情瞬息萬變,特區政府收緊了防疫措施,你回港的計劃打亂了!我相信失望的人不只是你們一家,還有華叔、華嬸和你的一眾戰友(當然也包括我)!
感恩你在英國的教會生活已經穩定下來,並開始了事奉工作,專門接待從香港和內地移居英國的家庭;透過你們的服事,讓人切切實實地感受神的愛。你是「過來人」,必定能夠更深體會移居者的心路歷程,讓服事工作對正焦點,深盼你的服事能祝福更多人。
我想繼續與你分享我對「去」與「留」的反思。上次談到「留守宣教士」和「隨走隨傳宣教士」的角色;而我在最近的反思中看到兩者的角色雖然不同,但是仍然可以分工合作,是福音戰線上的重要伙伴。
分工方面,留守信徒成為教會的中流砥柱,要裝備自己承擔因移民情況而留下的事奉;教會也可借此契機精簡組織架構,從而精簡事奉人手。在宗教政策有重大變異之前,教會應投放心力重點培訓信徒領袖,一則裝備信徒,二則可隨時將教會化整為零。愛鄰如己的友誼,是信仰生活的實踐,亦是吸引人羨慕福音的有效方法。對已移民的弟兄姊妹來說,我甚願他們作雅比斯的祈禱(代上4:9-10):求神賜福,擴張境界,常與之同在和保佑不遭患難和艱苦。須知道隨走隨傳者可以從福音廣傳的角度擴張福音的界限,而離鄉別井者所遇到的艱難苦困,真是不足為外人道;所以去者、留者更要互相扶持代禱。
合作方面,香港教會對移居外地的信徒持續關顧,是必不可少的。今天縱然兩地分隔,但是因為科技進步,天涯若比鄰。故此,與移民信徒保持緊密聯繫,確立他們在聖靈帶領下成為隨走隨傳宣教士的角色,是他們重要的伙伴。回想早期教會的發展,隨走隨傳者跟耶路撒冷教會保持緊密聯繫,接受教會差遣;在重要議題上尋求教會的指導,這一切彰顯了一個教會、一個身體,互為肢體的屬靈原則。留守者對移居信徒的持續關顧就像對差派到福音工場的宣教士的關顧一樣,不要看為負累,而是福音戰線上的同工!在初期教會時代,耶路撒冷教會藉差派保羅、巴拿巴周遊佈道,成立教會,且在屬靈的事上指引這些外邦教會。後來,當耶路撒冷教會遭遇饑荒之時,這些外邦教會就捐獻援助,體現主內一家之情。所以,移居者一方面「落地生根」,在本土社區和鄰舍中為主發光發熱;另一方面,亦不要折斷與香港教會的聯繫,說不定有一天會回饋香港教會靈命培育之恩情。
信華,我們是福音戰線上的好伙伴、好戰友。移民分散本來傷感,但是從屬靈的眼睛看,這可能是上帝祝福香港、英國,甚至整個世界的契機。端視我們如何領受,又如何回應。來日方長,就此擱筆。說不定我們很快就見面,不用再透過書信傳情。
你的戰友
德
(作者為滙基書院(東九龍)鄭建德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