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愛心理學: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在童話故事裡,白馬王子與白雪公主有情人終成眷屬,並從此幸福地生活下去。這是很多情侶結婚的時候的夢想。可惜童話是虛構的!現實裡,鮮有婚後永遠幸福快樂的夫婦。在現今開放的社會裡,能夠維持「一夫一妻、一生一世」已經不容易了!曾經出現過比較消極的想法,就是「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以之來自我安慰,或安撫失戀及失婚的人。因為這種觀念強調滿足於當下的享受,無須理會永恆,減少期望及失望。

為何實現中國名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婚姻諾言如此困難?原因主要是時代轉變了,夫妻互相依賴的情況逐漸轉變,甚至不存在。昔日除了達官貴人及富裕家庭的女兒之外,一般女子沒有接受教育或個人才幹,而且社會地位相當低下,不能自力更生;唯有出嫁,倚賴丈夫才能安全地生活下去。另一方面,傳統男士須外出工作,無暇處理家庭雜務及照顧子女(或父母),故此要靠娶妻持家,望得賢妻良母協助。但是現今社會之中,女性的地位、接受教育的機會及各種權利與男子相同,甚至超越男性,導致上述的利害關係改變,甚至顛倒了。再加上工作或其他需要,夫妻分開的機會越來越多,各自獨立生活的能力越來越強。因此,婚姻的互相倚賴關係變得脆弱,而在崇尚個人自由的社會中,更成為無形枷鎖,甚至妨礙個人發展及社交機會。「少年夫妻老來伴」的觀念已經不合時宜了!在某些地方(例如美國),夫婦離婚率已超過50%,還未計10-15%已經分居,但是沒有申請離婚的夫婦。

長相廝守又快樂地生活並不容易,在現時社會制度下,要刻意用心經營。根據心理學的原則,刻意改變對方的缺點並不能令婚姻更幸福,而且通常並不成功;反過來強化雙方的優點或正面的關係,才能令婚姻更愉快及鞏固。此外,Sandra Murray及Jaye Derrick(2005)在Mark Baldwin主編的Interpersonal Cognition提出一個奇特的建議,就是把配偶想像成比現實的她(他)更美好,像初戀時對情人的錯覺,會令夫妻關係更佳、更長久。

聖經除了有很多維繫夫妻關係的經文,更強調婚姻是神聖的,而且不可拆散,就如馬太福音第十九章6節所言:「這樣,他們(夫妻)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體的了。所以,神所匹配的,人不可分開。」

麥基恩博士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