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天說道》福音專輯逢週三在《明報》購買廣告版面刊登,本期為2016年6月15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因為主耶和華這樣說:「看哪!我必親自尋覓我的羊,把牠們找出來。… 迷失的,我必尋找;被趕散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包紮;患病的,我必養壯;肥壯的,我卻要除滅。我也必按著公正牧養牠們。」《聖經新譯本》〈結34﹕11,16〉
內地改革開放初期,掀起了港人北上為事業打拼的熱潮。但時至今天,隨著兩地的經濟再轉型,北上營商或打工的港人也在變化而減少,留守的正面對著怎樣的新問題?而年輕一代北上尋覓的似乎也不止是「那一份工作」。今期藉著一直在深港兩地服務的香港深福協會同工的分享,讓我們更加了解真相。
撰稿﹕黃偉成 香港深福協會
編寫﹕謝芳
北上工作的港人趨向「四高」
政府最新研究顯示,北上打工的港人已回升至約37萬人,其中還未包括高齡退休人士(可能數以十萬人),香港特首梁振英於2014施政報告提到,政府即重組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成立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諮詢委員會等。現實上,內地與香港的日漸融合,「一日生活圈」再不是夢想,特別是香港與廣東的「同城化便利」。調查亦顯示,北上工作的港人趨向「四高」﹕高資歷、高教育程度、高薪及高職,顯示內地企業「貴精不貴多」,嚴選香港尖端人才。
港女嫁內地男若漸成趨勢
根據本地的媒體報導,很多年輕港女對內地男認識、接受程度、看法和評價明顯改善和積極正面了,她們紛紛加入北上相親的隊伍中,到內地尋找甜蜜的愛情。這些女孩子認為自己偏愛的「教育程度高」、「工作認真」、「具責任感」、「開朗陽光」、「喜愛運動」等特質都能在內地男的身上輕易找到。這是潮流逆轉,曾幾何時,「內地女人嫁給港人便衣食無憂」的觀念,在兩地文化的衝突中,讓不少跨境婚姻既不甜蜜美滿亦困難重重。但今天的港女嫁內地男若漸成趨勢,也催生了一種新的家庭模式 —「雙城家庭」。他們擁有自己的事業,願意在各自的城市為家庭打拼奮鬥,新時代雙城生活同樣具備對幸福未來的期許。
青年人對內地就業意願偏低
但現實上,香港青年人對內地就業意願卻是「偏低」。香港智經研究中心近日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調查,65% 受訪香港青年不願往內地就業,願意的僅有33%,不願意往內地就業的受訪者當中,主要原因是與內地社會、政治及其個人層面有關,23% 受訪者對「內地法治欠信心」,18%表示「不習慣內地生活」,17%「不想離開家人或家人反對」及「對內地社會有負面印象及內地生活質素差」。而差不多同時,香港中央政策研究組調查顯示,香港青年對內地觀感負面,70%受訪者希望香港和內地保持一定距離,只27%受訪者希望內地與香港加強融合;44% 受訪青年認同自己是「香港人」,自稱「中國人」的只有4.2% ;雖然較多受訪年輕人對內地觀感負面,但他們普遍對「中國機遇」抱正面態度,中央政策研究組調查則顯示﹕支持到內地工作及升學的分別達57% 及39%。
長時間在內地工作易情緒困擾
在中國國內工作及生活了一段較長時間的香港人,在訪問時都會分享同樣感受﹕「信任令人創傷」,甚至說是「為愛受傷」。他們感覺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國內人充滿著虛情假意,表面雖似誠懇,卻實際上謊話連篇;有很多創傷性的事件,令人異常驚恐和精神困擾,超乎平常應付能力應付;又或親身經歷或目睹他人遭遇欺騙或威脅,因而感到驚嚇,恐懼或無助,令情緒深受困擾,影響正常的工作及社交生活,患上「創傷後壓力症」(PTSD)比比皆是。其實,很多創傷一言難盡,當事人需要重建勇氣,活出自信,若沒有妥善處理事件,經歷者背負沉重的包袱,有的情緒受到困擾,有的則無法再信任別人。
深福的游走牧養
香港人在國內工作與生活實在不易適應,在信仰上更不易持守,內地文化差異令在當中工作的信徒在信仰及道德上大受考驗。自2002年中起,深福事工以一個香港帶有使命群體的形式,差派我們的牧教同工,游走在前線進入國內廣東省不同位置,負擔生涯教練(Life Coach)的角色,我們在深度生命成長問題上對受眾下功夫,又作他們信仰上的流動牧者 (Flow Net Pastor) 。我們靈巧地借用不同區域的場地,一貫以一群人或小組一起思考,以深入的查經討論,關注在生活、家庭及工作中遇見的各項問題,祈問上主在受眾當中作智慧引導。正如《聖經》舊約以西結書上說 : 「我的羊在諸山間、在各高岡上流離,在全地上分散,無人去尋,無人去找!」〈結34﹕6〉「因無牧人,羊就分散;既分散,便作了一切野獸的食物!」〈結34﹕5〉這些年來,深福的同工都以肩負自己的角色為己任。
深福協會的事工運作,主要將集中於廣東省內流動定期分區牧養及關顧協助;國內社區支援事工栽培訓練計劃及跟進;尋羊義工隊探訪及關顧服務;福音性節期見證晚會;工作、家庭及個人成長專題工作坊,如深福大學堂;心理輔導支援家庭服務,如婚前輔導服務、家事調解服務;心理諮詢支援「心歸寧」服務等。
如有任何進一步查詢,請whatsapp / 微信(852)93202667 或電(852)2682 0044或 Facebook《深福協會》聯絡
Wilkie﹕承諾可建立互信
「從加拿大回流香港後,再在內地工作了7-8年。初期幫忙岳父管理,後期接手生意,工作十分忙碌,從星期一至星期五都需要在內地上班,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不多,感恩的是家人很支持我,找上深福協會,更令我們在內地工作時也有基督教的團契生活。
我做了老闆後,看到神在事業家庭所賜的恩典,超出自己的想像,例如某月的生意額,最後一個星期時距離收支平衡仍欠30%,但奇妙地,在月結時,該月的生意額竟已達收支平衡。太太在過去幾年,因照顧孩子的關係需要留在香港,但她一直都在背後默默支持我,從沒有出半句的怨言。
『香港人現在國內的情況如何?』隨著經濟轉變,很多港人的廠房已關閉,招工或跳槽的情況已減少了,好像回到人心惶惶、人浮於事的當年。『如何與國內人交往建立信任?』我覺得最重要是清晰表達自己的處事方式,守承諾,不是講一套做一套。」
Morris﹕相互支持抗抑鬱
「大學畢業初期,投身電訊行業,後轉職到半導體公司,雖然長期在內地的工作,與親朋戚友的關係都疏離了,但神在工作上有不同的看顧,也保守自己在內地時的身體健康,真的是『放假回到香港時才生病。』
如何維持與家人的親密關係?盡力而為吧!事實上,周末與周六回港與家人相聚時間不多,加上周六孩子上興趣班,周日與太太分開返各自的教會…。有時也覺家庭生活枯乾。不過,我仍堅持教會的事奉,以及返深福協會為我們而設的聚會,大家相互有很大的支持的同時,也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感謝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