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網課的好牧人

新聞報導:「教育局宣布,鑑於疫情仍然嚴峻,全港幼稚園、中學、小學(包括提供非本地課程的學校)及提供非正規課程的私立學校(一般稱為補習學校)將延長暫停面授課堂及校內活動的現行安排,直至另行通知。」

以上報導相信大家不會陌生,自2020年COVID-19疫情以來,利用網上授課讓學生持續在家學習已成為常態。教師、學生以至家長,由最初對網課步步為營,甚至恐懼,到今天耳熟能詳,以至麻木;其實不過是短短兩年內的事。

網課有很多種,疫情早期多以錄播的形式進行;老師先拍好了片段上載到網上,學生便可隨時觀看。好處是老師準備妥當,失誤減至最少。然而,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便欠奉了。隨著愈來愈多老師掌握了教授網課的技巧和技術普及,實時的網課便成為主要方式,互動性大大增強。

既然互動增強了,那麼每個虛擬班房有多少位學生最合宜呢?顯然這個問題是沒有絕對答案的,要視乎科目而定,但不爭的事實卻是每「班」的人數不能太多;否則便與觀看錄播影片或自學教材無異。因此,縱然一級有多位教師教授同一科目,也不應該採用合班上課的形式,將一級的學生集中在同一「班房」。因為實時網課不正是要追求提高互動機會嗎?

有時老師渴望合班上課,不一定是要躲懶,以為可以做少些準備功夫,也可能想用更多時間專注一課;又或誤會反正按時間表授課,多少位學生在線都是看著同一個螢光幕,又有甚麼分別呢?

有!有分別的。

約翰福音10章,耶穌基督有以下的比喻:

1「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倒從別處爬進去,那人就是賊,就是強盜。 2 從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 3 看門的就給他開門,羊也聽他的聲音。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 4 既放出自己的羊來,就在前頭走,羊也跟著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 5 羊不跟著生人,因為不認得他的聲音,必要逃跑。」14「……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

好教師也是好牧人,既然班房(羊圈)已不能在校園而改在網上,你更應該時刻看著你的羊(學生),你要關心他網上學習的狀況(按著名叫自己的羊),做適宜的分組學習(把羊領出來),做好課堂互動(羊也聽他的聲音/認得他的聲音),不能只從課後的功課了解學生的學習反饋(倒從別處爬進去)。如果每位科任老師輪流教一堂或一節的合班網課,將教學權分攤給其他老師,網上課堂會更形疏離(羊不跟著生人,因為不認得他的聲音),學習效果大減(必要逃跑)。

相信大部分老師在師訓時,都沒有學習教授網課的教學技巧,又或網上課堂管理,但疫情下我們要有更多更大的承擔(既放出自己的羊來,就在前頭走,羊也跟著他)。

祝願各位,做好網課的好牧人,認識好自己的羊,讓你的羊也認識你。

謝慶生校長

禮賢會恩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