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愛心理學:姊弟戀

雖然確實有姊姊與親生弟弟(或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弟弟)發生戀情,但是在一般的「姊弟戀」中,雙方並沒有血緣關係;而是泛指在情侶之間,女性的年齡比男性明顯大不少。假若雙方的年齡相差非常大,更有稱之為「搖籃強盜」(cradle snatcher / robber)。

傳統的家庭不太贊成「姊弟戀」,特別是女方的家長。但是現時文化已經不同,越來越多男性接受妻子比自己的年紀大一些,反而說對方成熟、有女人味。他們願意與這些「姐姐」相處,感覺精神上比較輕鬆,而且有煩惱的時候能夠得到照顧及安慰。事實上,這些「熟女」比起太過年青的少女有多一點優雅氣質,而且性格頗為獨立,較為善解人意;她們懂得人情世故,甚至有點風韻。不過,有人卻認為這樣提供了機會給有「戀母情意結」的男士,並不健康。

另一方面,女士接受比她年輕(特別是小超過五、七年)的男士為情人,要承受較大的社會壓力(特別是男方親友的閒言閒語)。因此,「姊弟戀」的關係比較容易觸礁,甚至半途而廢。此外,超齡的女士也會擔心自己日後年老色衰,年輕的丈夫會另覓新歡。又或者發現配偶保持小弟型「永遠幼稚」的性格,不願成熟;結果會長久出現思想隔膜,很難有對等的溝通。最後,倘若女士曾經結婚,尤其是生養過孩子;此時嫁給年輕及初次結婚的丈夫,更容易出現上述各類的煩惱。

在藝人之間,「姊弟戀」似乎比較常見(或多被報道)。近年在華人的娛樂圈中,有王菲與李亞鵬、吳瓊與阮巡;而在外國則有狄美摩亞(Demi Moore)、麥當娜(Madonna)、珍妮花露栢絲(Jennifer Lopez)等。可能受到太多傳媒報道及過度渲染婚姻外的男女關係,上述的「姊弟戀」維持不久,離異收場。

其實男女雙方登對與否,重點是雙方的性格及情緒能否互相配合,年紀只是其中一個因素。由於一般女性比男性早熟,假若女性比男性大很多,雙方的性格差距會較大。但是從另一方面看,因為大多數男性比女性短壽,理論上「姊弟戀」的情侶更容易一起「同生共死」。

聖經沒有明文反對老妻少夫、最重要還是雙方有沒有真愛。年齡的差距並不重要,況且隨著年紀越大,這種差距比例上越來越小,反而雙方的信仰差距更需要關注。除了是否有相同的宗教信仰之外,更重要是對信仰的認真程度會否南轅北轍?因此,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六章14節提醒信徒:「你們和不信的人不要異類同軛:公義和不法怎能合作?光明和黑暗有甚麼交情?」

麥基恩博士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