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樣,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好使不信道的丈夫受到感動,不是因著你們的言語,而是因著你們的生活,…照樣,你們作丈夫的,也要合情合理的與妻子同住。要體諒她比你軟弱,要尊敬她,因為她是和你一同承受生命的恩典的。這樣,就使你們的禱告不受攔阻。」《聖經新譯本》〈彼得前書3﹕1,7〉
編寫﹕謝芳
在一個婚姻家庭系列的講座上,香港專業輔導協會輔導員/香港婚姻及家庭協會治療師陳亞仙博士和中國神學院教授區祥江博士分別以「溫柔的妻子」和「體貼的丈夫」為題,一起解構婚姻生活中兩性關係現存的問題,並分享了一些優化婚姻關係的秘訣。
溫柔的妻子﹕陳亞仙博士
溫柔的定義,字典詞彙解說為「溫和寬厚」,意思是脾氣溫和(態度堅定),為他人考慮,說話做事讓自己也讓對方舒服;溫柔並沒有讓你喪失自己,相反可以更有效和身邊的人溝通。在希臘文所說的溫柔是reasonable(合理)、mild(溫和)、suitable(合適),特別是在關係上。
夫婦的婚姻關係是千絲萬縷,這過程需要雙方互動和願意作出一些改變,再默默耕耘、施肥澆水。每對夫婦連結的通道都不同,你們可能在孤單或痛苦裡面連結,又或在親密裡面連結。當找到連結的通道時,大家就會品嚐到陪伴的快樂。有位智者曾經說過:「妻子是家庭的靈魂!(Wife is the soul of family.)」如果妻子要作為家庭的靈魂,可從三方面去探討:(1)個人成長及轉化;(2)溝通與衝突;(3)營造友情。在個人成長及轉化方面,原來今天的你是由你的原生家庭塑造出來的,例如早睡或晚睡的生活習慣、脾性急或慢、如何的適應和應變能力、有甚麼信念、情感表達是含蓄還是爽直等。很多時在原生家庭得不到的滿足,你會將期望帶入婚姻內,渴望配偶會滿足你。
在輔導和接觸夫婦當中,發現很多小問題經日積月累後就變成大事情,雙方多以「對與錯」為出發點,更處於一個對立的狀態,而不是存好奇之心去了解配偶,在差異裡面作出一個協調。很多時候,夫婦相處只看外在行為,很少說出自己內在的感受,只以功能化去解決問題。大家所持的觀點亦如此,如我們從小經驗積累到現在,有自己的假設、看事情的角度及方法,形成對人有一些看法和印象。期待也是這樣,我們對自己和對配偶有期待,在期待裡面,我們會覺得對方不能夠滿足自己,影響大家的關係。所以,我們要反問自己﹕在婚姻裡的渴望甚麼呢?我是誰呢?我想要一個甚麼的婚姻呢?生命有甚麼意義呢?
現在流行的依附理論指出,我們從小開始,與母親或照顧者互動關係的建立,終其一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原來,每一個人出生到成長,都有需要和需求,當需要尋求幫助的時候,很自然會去依附身邊重要的人,如母親或是照顧你的婆婆。這個依附模式會延續,結婚之後就期望在伴侶那裡得到需要,包括伴侶的親近,或對方回應自己的需求和給予支持。
我們人生總有挑戰:工作的轉變、突發事件、孩子成長裡的衝擊、疾病或意外等,這些都會帶來生活的壓力,會影響我們夫婦的親密關係。Dr. Gottman的研究指出,夫婦關係裡如果出現了「四匹馬」,會影響婚姻走向不好甚至分開。這四匹馬是甚麼呢?就是指責、批評、藐視、「築牆」。女士們善於表達感受,但也很容易說出埋怨、投訴、批評的說話,故要學習從自己感受中抽離一會,嘗試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他們的感受、看法和需要。很喜歡一種溝通方法﹕善意溝通,當中有四個步驟,即從觀察中去聆聽對方,繼去感受,再把你的需要表達出來,並給予自由和尊重對方去選擇答你yes或者no。
有人形容進入婚姻之後有三份情:親情、戀情、友情。作為女性,我們要把丈夫當作紅顏知己,面對朋友知己,我們會客氣、包容。以遲到為例子,朋友遲到,我們會說沒關係沒關係,但丈夫遲到,你會大聲說﹕「你有沒有搞錯,又遲到!」若我們對丈夫態度如對朋友般,相信兩人相處會融洽更多。既然說女人是家庭的靈魂,女人就不要看輕自己,先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懂得自我關懷;再將你的眼目注視在主耶穌身上,以主耶穌的眼光看待配偶,接納他的優點、軟弱、不足和限制;最後感恩有配偶與自己同行人生路。
體貼的丈夫﹕區祥江博士
「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你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軟弱,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聖經彼得前書3章7節說了很重要的道理,就是你們作丈夫的要按情理(原文作知識)和妻子同住,即是先說情後說理。
男士如何才能成為一個體貼的丈夫呢?最重要就是認識太太和時刻觸摸她的需要。但一般男人的毛病就是先理後情,甚或有時不講情而講理:「你這樣說話/這樣想不行的。」即使說贏了太太,但她心裡不服,其實沒起幫助。故此,男士要按情理和太太相處,若你太太是一個情感豐富,又需要情感流露和被聆聽的人,你先要滿足她的這個情感需要。滿足了之後,或許不再需要為她解決問題了。但如果你太太是一個爽快而實事實辦但不太感性的人,你不斷去觸碰她的情緒也未必一件好事。有些男士會有原則地反駁說﹕「這樣豈不是縱容她?」「她這麼情緒化,那怎麼辦?」其實,夫婦之間,情感的聯繫會否重要過理性的爭論呢?男士若要做一個體貼的丈夫,就需改變一下和太太相處的方式,如先聆聽到她的情感和需要等。
有一本書《他需她要》(His need,her need),提及婚姻裡面滿足對方需要的重要性。其實,男女的需要和排序也大不同,如女性的需要可能是溫情、傾談、誠實開放、經濟支持、委身於家庭;而男士的需要是性滿足、消閒伴侶、配偶的吸收力、家務分擔和欣賞。男士如何作妻子的頭和帶領家庭?丈夫作頭並不是將決定的成敗放在自己肩頭,他是要主動關心太太的需要,將問題與太太一同討論,聽取太太的意見後,共同作出決定,這才是作領導的風範。
溫柔是一種力量,是家庭的靈魂。丈夫的體貼,會令到太太溫柔。反過來說,如果太太溫柔,男士容易有動力去回應太太的需要,更會變成一種體貼的表達,這是一個互動。很多時候聽到太太投訴丈夫「踢一踢才動一動」,做事情不夠主動,故男人的主動對一段婚姻關係是相當重要。但如何才是主動呢?就是你要比太太早一步提出家庭的需要,以及主動分享你的擔心、看法。為甚麼這般重要?她會因此覺得你是有默契的同路人和伙伴。其實,男人女人都需要被敬重,故女士應懂得以溫柔作開場白,不要一出聲便好像怨婦般;而男人則需要尊重太太的意見,多聽一點太太的看法意見作參考。衝突、吵鬧之後,作丈夫的帶頭重新啟動大家關係修補的歷程,這是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