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愛事件簿:保守你的心 (上)

筆者希望透過人物故事,帶出人性的輭弱及其衍生出來的問題;繼而和讀者一同探索出路。

她心情平靜,面對幾位好姊妹,覺得是時候公開離婚的消息。之前那份震驚、難以置信、難以接受及悲痛並非消弭於無,只是時間確是個好醫生。她經過數月的崩潰、淌血、掙扎和沮喪,然後毅然來個了斷,簽了離婚紙。現在,她在幽喑的谷底。雖然仍未看見曙光,卻終於站了起來。

食物給端了上來,大家開懷大吃,一邊分享近況。她聽著,感染到她們的喜樂。然後,一位姊妹轉向她說:「尚欠妳交代近況!」

「我離了婚。」平地一聲雷,大家錯愕不已。

「發生甚麼事?」終於有人問,滿面關心。

「有一晚,他躲在浴室內輕聲談電話。我覺得奇怪。追問之下,他說是客戶的電話。但我生疑,忍不住偷看他的電話,發現竟是我們銀行生意戶口的女經理打來的。接著,也發現他倆一些外遊的相片。

我要求他解釋,他直認不諱。難怪近期他對我動輒發脾氣,原來心另有所屬。婚姻不該是『人人都當尊重、床也不可污穢嗎?』我接受不了,也忍受不了他瞞騙我。再者,他毫無悔意,所以最終決定和他離婚。」她以為自己已心如止水,原來覆述那段創深痛巨的日子時,內心仍是波濤洶湧。

「真的替妳難過!」有姊妹戚戚然道。

「也替妳不值!他不懂珍惜,還那麼鬼祟,最憎恨這種背後偷情的人。」另一位悻悻然説。

「他曾經是晚晚回家吃飯,瞧不出端倪。」她無比感慨。大家唏噓不已!

「其實,妳們的丈夫試過有婚外情嗎?」她忽然心生好奇。問題突如其來,令她們一時間不懂得反應。待回過神來,大家都搖頭。

「不是很普遍嗎?」她問。難以置信,又喑地想:「莫非只是我如此不濟,沒法令丈夫愛我,至死不渝?」

「據我所知,應該沒有。」有姊妹終於開腔説:「但是確是引誘處處。我無意中看到丈夫和一個女子坐著拍照,她的手竟然按在他的大腿上。他解釋,她當時已半醉,所以有此一舉;他不防她有此一著,所以來不及反應。我也相信她不是他那杯茶。早前,我湊熱鬧,首次出席他們的業界晚宴,見到她。天啊!晚宴完畢,她走過來,莫名其妙說:「『你今晚帶了太太來,那讓我錫錫你的臉呀!』便嘟起嘴傾前要吻他!」大家嘩然。

「我非常嬲怒,不假思索便用力推開她的臉。」

「完全不像妳呀!」有人嘖嘖稱奇道。「真的失常了!下次應該推開丈夫才不失禮呀!」姊妹失笑道。「應該是那張照片已令我耿耿於懷。我在場,她也如此放肆,挑逗我丈夫,簡直漠視我,並挑戰我。莫非喑示若然我不在,便吻他的嘴?她後來趕忙解釋,他在工作上幫了她很多忙,視他為哥哥而已。」有人說:「那有女性會拍照時把手放在哥哥的大腿上,或者吻他的臉!」

姊妹感嘆道:「滿以為夫婦相處,要互相給予空間。所以工餘時間,甚至乎週末,他要應酬或有自己的節目,我覺得不成問題。 但是否由於我隱形了,令人誤會可以乘虛而入?」(待續)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第四章23節《和合本》)

巫婉婷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婚姻心田 之 「以為臨老有好日子過!」-阿樂與阿儀晚年境況之分析

上期談及阿樂與阿儀晚年及成年子女的情況,以下我們會嘗試分析他們的處境。

晚年發展任務及危機

發展心理學大師艾力遜(Eric Erikson)指出,老年人的晚年發展任務為「自我整合」,發展順利的特徵為「對人生感到滿意,能隨心所欲過活,安享晚年!」而心理社會危機為「悲觀絕望」,發展障礙的特徵為「悔恨,對過去的事經常耿耿於懷。」阿樂與阿儀過去用於工作和子女身上的時間很多,兩人相處時間較少,現在退休了,以為有好日子過,可以贖回過去二人相處的光陰,怎料要面對阿儀患癌的處境,這其實是正常年老衰弱多病(aging)可能出現的情況。事實上,人的一生當中,需要不斷面對失落(loss),特別是老年人,會經歷很多的失去,包括愛情、友伴、隱私、獨立、身體機能及心智功能等;隨著退休也失去一生投入的工作;子女長大後不再在身邊;配偶或許會比自己早過世;最後也大多會因患病而失去生命。

照顧患癌家人會身心俱疲

老年人要照顧患病的老伴,承受的壓力往往很沉重。正如阿樂,既要獨力照顧患胃癌的阿儀,陪伴她接受治療,在家又需擔當「家庭主夫」的角色;加上兒女又不在身邊,家中乏人幫忙,這對於不擅長照料家庭的他來說,真是百上加斤。阿儀方面,好像找不到要積極治療的原因,抑鬱症彷彿再一次來襲。事實上,有研究顯示,癌症患者有抑鬱症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3至5倍,這往往在治療癌症的同時也需要兼顧治療情緒病,真是困難重重。這種種的實況,都令阿樂身心俱疲,他期望把情況告訴兒女,讓他們一起分憂,誰料反而引起子女不安和內疚。

兒子在建立親密關係上有困難

兒子本來從事藝術工作,但當遇到現實的問題時,在有意與無意之間卻轉而選擇了父親的專業,涉足後才發覺父親當年工作的辛酸,這或許是他在尋找自我上認同了父親的職業方向。另外,父親以往也曾有一段時間用飲酒去紓解情緒,在耳濡目染下兒子也用這方法減壓。同時,父母過去著重他的成績多於聆聽他的感受,形成他不善對人表達情感,雖然內心很擔心母親的病情,但表面卻很冷淡,令母親以為他不著緊自己而感到失望。另一方面,除了父母在婚姻關係上沒樹立一個正常親密的榜樣,這種不懂得表達情感的傾向,也可能導致他不懂得怎樣與異性維持一段親密關係。

女兒在平衡兩方面的需要感到為難

而女兒內心很想回港探望母親,但她必須要考慮,這到底是短時間回港看望母親,還是長時間留港的決定;更不應因想達成父母心願,「沖喜一下」而去結婚取悅父母。事實上,如她輕率地決定回港,非但會失去工作,更可能會令男友的家人誤會,以為她緊張母親甚於其他,要求男友結婚後一起搬回香港居住和照料父母,這無形如把男友從家人身邊搶走,惹來他們的反感 。

下星期我們會嘗試為他們的處境尋找出路。

譚日新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黃曼君女士 ︳個人、婚姻及家庭輔導員

談天說道 ~ 溫柔的妻子 體貼的丈夫

「照樣,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好使不信道的丈夫受到感動,不是因著你們的言語,而是因著你們的生活,…照樣,你們作丈夫的,也要合情合理的與妻子同住。要體諒她比你軟弱,要尊敬她,因為她是和你一同承受生命的恩典的。這樣,就使你們的禱告不受攔阻。」《聖經新譯本》〈彼得前書3﹕1,7〉

編寫﹕謝芳

在一個婚姻家庭系列的講座上,香港專業輔導協會輔導員/香港婚姻及家庭協會治療師陳亞仙博士和中國神學院教授區祥江博士分別以「溫柔的妻子」和「體貼的丈夫」為題,一起解構婚姻生活中兩性關係現存的問題,並分享了一些優化婚姻關係的秘訣。

溫柔的妻子﹕陳亞仙博士

溫柔的定義,字典詞彙解說為「溫和寬厚」,意思是脾氣溫和(態度堅定),為他人考慮,說話做事讓自己也讓對方舒服;溫柔並沒有讓你喪失自己,相反可以更有效和身邊的人溝通。在希臘文所說的溫柔是reasonable(合理)、mild(溫和)、suitable(合適),特別是在關係上。

夫婦的婚姻關係是千絲萬縷,這過程需要雙方互動和願意作出一些改變,再默默耕耘、施肥澆水。每對夫婦連結的通道都不同,你們可能在孤單或痛苦裡面連結,又或在親密裡面連結。當找到連結的通道時,大家就會品嚐到陪伴的快樂。有位智者曾經說過:「妻子是家庭的靈魂!(Wife is the soul of family.)」如果妻子要作為家庭的靈魂,可從三方面去探討:(1)個人成長及轉化;(2)溝通與衝突;(3)營造友情。在個人成長及轉化方面,原來今天的你是由你的原生家庭塑造出來的,例如早睡或晚睡的生活習慣、脾性急或慢、如何的適應和應變能力、有甚麼信念、情感表達是含蓄還是爽直等。很多時在原生家庭得不到的滿足,你會將期望帶入婚姻內,渴望配偶會滿足你。

在輔導和接觸夫婦當中,發現很多小問題經日積月累後就變成大事情,雙方多以「對與錯」為出發點,更處於一個對立的狀態,而不是存好奇之心去了解配偶,在差異裡面作出一個協調。很多時候,夫婦相處只看外在行為,很少說出自己內在的感受,只以功能化去解決問題。大家所持的觀點亦如此,如我們從小經驗積累到現在,有自己的假設、看事情的角度及方法,形成對人有一些看法和印象。期待也是這樣,我們對自己和對配偶有期待,在期待裡面,我們會覺得對方不能夠滿足自己,影響大家的關係。所以,我們要反問自己﹕在婚姻裡的渴望甚麼呢?我是誰呢?我想要一個甚麼的婚姻呢?生命有甚麼意義呢?

現在流行的依附理論指出,我們從小開始,與母親或照顧者互動關係的建立,終其一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原來,每一個人出生到成長,都有需要和需求,當需要尋求幫助的時候,很自然會去依附身邊重要的人,如母親或是照顧你的婆婆。這個依附模式會延續,結婚之後就期望在伴侶那裡得到需要,包括伴侶的親近,或對方回應自己的需求和給予支持。

我們人生總有挑戰:工作的轉變、突發事件、孩子成長裡的衝擊、疾病或意外等,這些都會帶來生活的壓力,會影響我們夫婦的親密關係。Dr. Gottman的研究指出,夫婦關係裡如果出現了「四匹馬」,會影響婚姻走向不好甚至分開。這四匹馬是甚麼呢?就是指責、批評、藐視、「築牆」。女士們善於表達感受,但也很容易說出埋怨、投訴、批評的說話,故要學習從自己感受中抽離一會,嘗試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他們的感受、看法和需要。很喜歡一種溝通方法﹕善意溝通,當中有四個步驟,即從觀察中去聆聽對方,繼去感受,再把你的需要表達出來,並給予自由和尊重對方去選擇答你yes或者no。

有人形容進入婚姻之後有三份情:親情、戀情、友情。作為女性,我們要把丈夫當作紅顏知己,面對朋友知己,我們會客氣、包容。以遲到為例子,朋友遲到,我們會說沒關係沒關係,但丈夫遲到,你會大聲說﹕「你有沒有搞錯,又遲到!」若我們對丈夫態度如對朋友般,相信兩人相處會融洽更多。既然說女人是家庭的靈魂,女人就不要看輕自己,先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懂得自我關懷;再將你的眼目注視在主耶穌身上,以主耶穌的眼光看待配偶,接納他的優點、軟弱、不足和限制;最後感恩有配偶與自己同行人生路。

體貼的丈夫﹕區祥江博士

「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你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軟弱,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聖經彼得前書3章7節說了很重要的道理,就是你們作丈夫的要按情理(原文作知識)和妻子同住,即是先說情後說理。

男士如何才能成為一個體貼的丈夫呢?最重要就是認識太太和時刻觸摸她的需要。但一般男人的毛病就是先理後情,甚或有時不講情而講理:「你這樣說話/這樣想不行的。」即使說贏了太太,但她心裡不服,其實沒起幫助。故此,男士要按情理和太太相處,若你太太是一個情感豐富,又需要情感流露和被聆聽的人,你先要滿足她的這個情感需要。滿足了之後,或許不再需要為她解決問題了。但如果你太太是一個爽快而實事實辦但不太感性的人,你不斷去觸碰她的情緒也未必一件好事。有些男士會有原則地反駁說﹕「這樣豈不是縱容她?」「她這麼情緒化,那怎麼辦?」其實,夫婦之間,情感的聯繫會否重要過理性的爭論呢?男士若要做一個體貼的丈夫,就需改變一下和太太相處的方式,如先聆聽到她的情感和需要等。

有一本書《他需她要》(His need,her need),提及婚姻裡面滿足對方需要的重要性。其實,男女的需要和排序也大不同,如女性的需要可能是溫情、傾談、誠實開放、經濟支持、委身於家庭;而男士的需要是性滿足、消閒伴侶、配偶的吸收力、家務分擔和欣賞。男士如何作妻子的頭和帶領家庭?丈夫作頭並不是將決定的成敗放在自己肩頭,他是要主動關心太太的需要,將問題與太太一同討論,聽取太太的意見後,共同作出決定,這才是作領導的風範。

溫柔是一種力量,是家庭的靈魂。丈夫的體貼,會令到太太溫柔。反過來說,如果太太溫柔,男士容易有動力去回應太太的需要,更會變成一種體貼的表達,這是一個互動。很多時候聽到太太投訴丈夫「踢一踢才動一動」,做事情不夠主動,故男人的主動對一段婚姻關係是相當重要。但如何才是主動呢?就是你要比太太早一步提出家庭的需要,以及主動分享你的擔心、看法。為甚麼這般重要?她會因此覺得你是有默契的同路人和伙伴。其實,男人女人都需要被敬重,故女士應懂得以溫柔作開場白,不要一出聲便好像怨婦般;而男人則需要尊重太太的意見,多聽一點太太的看法意見作參考。衝突、吵鬧之後,作丈夫的帶頭重新啟動大家關係修補的歷程,這是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