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特兒特教 之 深解學者症候群

筆者在早前的篇幅分享了幾個特別案例,分別是超強快速記憶力、絕對音準、不可思議的藝術和運算能力。筆者有幾個疑問:為何自閉症光譜患者比較容易有這些天賦?究竟哪種能力比較常見?男和女的比例如何分佈?有沒有其他狀況也有學者症候群?

根據Savant Syndrome Registry 2015年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儘管罕見,但在世界各地有一定數量的患者。有一些人有發展障礙,又有一些人有腦創傷或者大腦神經疾病,他們擁有一些異於常人的天賦和能力,和他們其他發展中的缺陷形成強烈對比。

這個報告包含了來自33個國家的319學者症候群註冊統計,90%是先天的,10%是後天的。當中男女比例是4:1,有75%和自閉症光譜患者有關,25%和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有關 (包括腦部創傷、中風、腦退化或者其他腦神經系統疾病)。結果顯示,不是所有自閉症光譜患者有學者症候群,也不是所有學者症候群也是和自閉症光譜患者有關。

在這統計裡面最常見的天賦能力是音樂(25%)>記憶力(20%)>藝術(19%)>數學(11%)>視覺空間機械(例如地圖、方向感等等)(8%)>日曆運算(5%)>多國語言(4%)>運動(如哥爾夫球、籃球、足球)(3%)>超感知覺(1%)及其他(2%)。當中有接近55%的人擁有一項天賦能力,45%則擁有多過一項天賦能力。

暫時在精神醫學上,學者症候群的成因沒有一致的共識。有些比較舊的理論顯示,自閉症光譜患者正發展一個狀況叫“Mind Blindness Traits”。患者缺乏能力理解其他人的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心理狀況包括思想、情感、行為、慾望、動機等等),因而對社交場合不感興趣或者迴避;大腦比較專注和發展其他天賦能力。其他理論顯示,自閉症光譜患者較容易有強迫行為(Obsessive Behaviour)和興趣;因而隨著時間積累會發展一些天賦和能力。除此之外,遺傳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研究也顯示,有少部分人(沒有先天發展障礙)在腦部受創或疾病後得到學者症候群的天賦能力。研究顯示,大腦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可以透過一些特別的渠道衍生出一些特殊天賦和能力。筆者相信在未來的研究會發現更多在現今精神醫學上不能解釋的情況和理論,有助我們對大腦有進一步了解。

張逸和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ASD特兒特教 之 學者症候群是甚麼?

筆者行醫多年遇見過幾個特別的案例,他們擁有令人驚訝和異於常人的天賦和能力。這些天賦非常罕見,可說是人類發展的另類衍生物;可見我們的大腦潛在著很多不可思議的能力,這種情況可以稱為「學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以下幾個案例可作分享:

一、超強快速記憶力:見過一個十多歲的青少年,他猶如錄音機,能夠將一個下午的課堂一字不漏背誦出來,絲毫沒有錯漏,也不用費力或運用任何記憶技巧。當初懷疑他有很高智商,評估過只屬正常範圍以內。

二、藝術能力:遇見一位十一歲少女,她沒有學過繪畫,但她繪畫的功力和藝術技巧真是不可思議,她繪畫的畫比電腦畫的更美觀。她在網上即時拍賣自家製造的手工藝,買家非常感興趣,不少作品賣到好價錢。

三、運算能力:又遇過一個六歲男童,他的運算能力有如計數機。我問他十六個星期之後是幾月幾日星期幾?他不用一秒,就能準確回答。其他日曆運算也難不倒他,例如舉出一個日期,他馬上就能告訴我是星期幾。但除了運算數學之外,他在其他科目的表現不是特別厲害。

四、絕對音準:見過一位十多歲的中學生,他在名校讀書,自幼彈奏無數樂器,全部都達至最高演奏級水平。他只需要靠耳朵聽,就能辨別出不同的音高,彈奏出音名;不用樂譜,不用練習。

他們有一點很相似,就是共同有自閉症光譜障礙(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學者症候群成因是甚麼?

大部分學者症候群患者只有一種特別能力。根據過往統計,在自閉症光譜障礙患者中,約有十分之一人擁有學者症候群;然而高達75%學者症候群患者都有自閉症光譜障礙症狀。雖然這些數據顯示兩者有高度關聯,但也有報導顯示,在大腦因意外創傷或者中風後,有少部分患者在康復後有異乎常人的特別能力,例如突然精通各國語言或樂器。可見成因除了先天因素之外,也可以後天形成。先天的學者症候群,異稟能力早在兒童早期階段表現出來;後天因素除了腦部創傷,也有第三類學者症候群,他們的能力是突然出現而沒有腦部受創的經歷。

學者症候群可以怎樣處理?

學者症候群不是疾病,只是一種天賦能力;須考慮怎樣幫助他們發揮這種能力,以致能成功發展他們的道路。相反,自閉症光譜障礙是值得關注和需要及早治療的。如果在治療黃金期能夠得到適當的心理行為治療,例如社交訓練、行為治療、言語治療、父母管理訓練和情緒管理等;有助自閉症光譜兒童減少因為社交學習障礙能力的缺陷和擁有良好的發展。

張逸和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