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合唱團來港演唱原創詩歌


《談天說道》福音專輯逢週三在《明報》購買廣告版面刊登,本期為2016年9月27
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耶和華必拯救我,因此我們要一生一世在耶和華的殿中,用絲弦的樂器彈奏我的詩歌。《聖經新譯本》〈賽38﹕20〉

曾被台灣媒體形容為「橫跨流行音樂與基督教聖樂的實力派音樂創作人」的詹宏達老師,將領率7年前創立的台灣故鄉合唱團首次來港演出,在「天道書樓40週年慶典之『天路客』福音音樂晚會」上獻唱十數首原創詩歌,這些詩歌將為觀眾展現一段重生的人生寫照。

文﹕謝芳
相片由台灣故鄉合唱團提供

是次音樂晚會將於11月26日(星期六)晚上7:15pm假尖沙咀聖安德烈生命會堂舉行,由詹宏達老師擔任指揮。出席的60多位團員來自台灣的衛理公會、信義會、長老會、行道會、貴格會、浸信會、國語禮拜堂及少數地方教會。年齡平均約在55歲左右,最年青的是22歲,最年長的是75歲。來港前夕,詹宏達老師聯同團長郭淑美、副團長仉安娟,越洋接受我們的訪問,暢談今次訪港演出的原創詩歌作品、台灣樂壇的現況,還有成長路…。

將演繹聖樂和世界名曲

首次越洋演出的台灣故鄉合唱團,七年來演出了不少由詹宏達老師創作的作品,包括這次來香港演出的曲目,如《青草地》、《那時刻來臨》、《死啊!你的毒鉤在何方?》、《美哉!新耶路撒冷》、《永恆黎明》、《乘著歌聲的翅膀》(世界名曲)、《真理的小徑》、《祈禱小夜曲》(世界名曲)、《小小詩篇》、《不須繁華夢裡求》、《向祢表達》,其中2首耳熟能詳且好聽的世界名曲,由詹老師重新填詞,新編合唱部分。

樂曲有濃郁的故鄉情

談到台灣故鄉合唱團的「故鄉」台灣特色時,詹宏達老師表示,「故鄉」有三重涵意﹕「(一)故鄉就是出生地:我們在此出生成長,對它有深深的依戀,每個人憶起故鄉,或甜蜜,或傷感,都是濃得化不開。就心靈層面而言,就是:『我從哪裡來?』(二)故鄉就是耕耘地:我們在此貢獻心力,尋求自我價值的完成,對它,我們念茲在茲,甚至願意為它犠牲生命。就心靈層面而言,就是:『我在這裡做甚麼?』(三)故鄉就是目的地:那是我們每個人靈魂的最後居所,我們對它引領期盼,耐心等候,滿心歡喜迎接那日子的來臨。就心靈層面而言,就是:『我往哪裡去?』」

「創作曲中《飛鴿的故鄉》,也有詮釋上述含意。旋律優美動人,配上精緻的管弦配樂,呈現高貴典雅又浪漫華麗的曲風,聽者莫不動容。」「 創作中,最喜愛的兩首歌分別為《美哉!新耶路撒冷》,讓人有『猶如置身天上人間,美不勝收,詞曲均令人有此感受』。而另一首是 《再相信一回》,因初信時一股火熱凡事感恩,時間久了漸漸無感祂的存在,其實是我們自己走遠了,愛我們的上帝一直都在那裡不曾離開,這是幾乎每個人都會有的經歷,故唱來格外令人感動。」

不平的人生音樂路

提及詹宏達老師,港人不會忘記1993年由他編曲的華視連續劇《包青天》片尾曲《新鴛鴦蝴蝶夢》,這首歌紅了主唱人黃安,更引起流行樂界注意。同時他於1994年創作的《風雲飛過台灣厝頂》榮獲金鼎獎最佳作曲獎;《等待冬天》、《大漢汝落知》亦在同年入圍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救姻緣》入圍最佳編曲獎;此外,他還為《戲夢人生》及《牯嶺街殺人事件》等電影配樂。

將踏入59歲生辰的詹宏達老師,早年東海大學音樂系畢業之後,旋至師大音樂研究所深造,深受 Mr. Zimmerman、Dr. Rose及周禮中博士的影響,奠定了音樂紮實的理論與基礎,及對教會音樂深厚的情感。台灣2005年3月《佳音月刊》「教堂裡的音樂家—詹宏達的故事」報導,曾談到他的音樂及成長路﹕「擔任唱片製作,許多實力派名歌星,如崔苔菁、殷正洋、潘麗麗、李靜美、黃安、何篤霖、王海玲…等都是他的學生。…除了流行音樂,詹宏達在基督教聖樂佔有一席之地。他傳承古典聖樂的精髓,結合現代基督徒信仰的歷程,呈現聖樂創作者的苦心與堅持。首部創作曲《馬槽心事》就是聖樂。一九九四年完成《心在漂流眼在追求》管弦樂團及教會詩班合作的專輯。」

成長於傳統家庭

「出生於基隆的他,長在傳統家庭,父母親接受日本教育,父親是研究地質的煤礦設計師,對社會有貢獻,留名在早期的台灣銀行歷史紀錄中。他從小隨父親上山探勘地質,對礦產略知一二。家搬到南投草屯後,父親罹患肝病八年,家庭頓失經濟依靠,母親每日以淚洗面,做代工維持家計。最困頓時,父母親將六個子女做不同的規劃,長子讀軍校、長女高中畢業當女工,二哥和他送人領養…。」

從小種下福音種子

「詹宏達老師回憶,童年青黃不接的歲月,有一個人影響他。 當年他七歲,某天在路上發現一位外國宣教士阿姨在發聖經,他好奇的尾隨於後,跟著好長一段路,直到那位阿姨揮手要他回家,才依依不捨的離去。宣教士阿姨和藹慈善的面容,及送到他手中的橘色袖珍本新約聖經約翰福音,竟在幼小的心靈種下信仰的種子。從此對基督教有莫名的親切感,以致於十四歲那年,主動進入台中喜信聖經書院受洗成為基督徒。作見證時「喜歡成為基督徒」是他信仰的唯一理由。 」

難忘人生路

人生路上有很多難忘的事,其中之最,詹宏達老師說是﹕「當完成一首作品,在禮拜中獻唱時的感動。」他感恩於自己有很多人生導師,並且在關鍵時刻出手相助,如在合唱團練唱時常會提及的東海大學的羅芳華教授。「我創作最困難的地方,就是『沒有啟示,無法下筆』。而現實的困難是甚麼?就是『放棄別人的邀稿收入減少,接受別人的邀稿無法專心。』」

現代樂壇的未來

詹宏達老師屹立台灣樂壇數十載,並且在流行音樂及宗教音樂方面均取得豐碩成果,他表示,樂壇以古典音樂而言並無特別的變化,仍然擁有相當數量的愛樂者。流行歌壇變化較大,唱片市場萎縮到20年前的十分之一不到。台灣流行歌壇亦開始產生分眾現象,意即每一種音樂都有少數的擁護者,但不容易集結成為大眾。教會音樂走入流行風,但趕不上流行的速度,又失去傳統的基礎,近年來呈現疲乏狀態。

對於音樂未來的前景,有人說現時的音樂商業化,如何勉勵年青的音樂人創新,打造自己的音樂天地?詹宏達老師回應說,音樂商業化是無法避免的事,只有音樂教育提升,才能使大眾的品味提高,故年輕人要先增加自己的實力才能改變音樂環境。大部分年輕人的作品都有創意貧乏的困境,可能與他們成長的環境有關,但是現在學習音樂的環境事實上是變好的,機會也多,學費也相對容易負擔,所以大概可以推測年輕人的問題是「學習音樂的決心不夠,專注力不夠,可能耐性也不夠。」

有興趣出席音樂晚會的人士,可到http://www.tiendao.org.hk/40celebration/concert.html查閱,或致電2362-3903(趙小姐)查詢。 門票在港九新界各天道書樓書室發售,票價有「買一送一」的優惠。

 

20160927 版面.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