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女」是由「剩女」演變出來的專有名詞。「剩女」原意是指超過了適婚年齡,仍然單身、未出嫁的大齡女性。由於這名詞帶有貶義,並且過分負面,有人改稱它為「盛女」。「盛女」的粵語讀音是「剩女」的諧音,意思卻不同。「盛女」描寫那些思想成熟,有學歷及事業(甚至有家底)的時代女性;她們到了適婚年齡,卻仍然沒有真正的戀愛對象。
《盛女的黃金時代》是2010年的都市愛情電視劇集,描述兩位女主角梁爽和歐樂樂為了工作而錯過了談戀愛的青春歲月;她們到了事業有成的時候,卻發現感情空虛,因而胡亂地尋找戀愛對象。前者最初選擇相貌平庸的富商,而後者選擇了高大英俊的家庭型猛男。可惜,富商對愛情不忠,對梁爽一再背叛;而俊男卻有過分控制欲,使歐樂樂透不過氣來。兩對戀人終於分手,各散東西。這對經歷愛情重創的「姊妹花」,學習到須小心翼翼尋覓真愛;經過各種考驗,她們終於各自找到如意郎君,脫離了單身生涯。這劇集顯示出社會中一個現象,就是越來越多「盛女」受到新舊文化加諸其身上的婚戀壓力。
在古老思想中,沒有出嫁的女性被認為是性格或行為出現問題,例如性格守舊、固執、不懂打扮、脾氣暴躁或操控力強等等。但在現今社會中,她們大部分屬全心投入發展事業,做事積極樂觀,人際關係不差的人;部分人更兼顧照顧父母及弟妹的家庭責任,因此而忙碌,無暇參與社交活動或談戀愛。她們的缺點可能是過分自信,不懂矯揉造作,又或者要求過高等等。此外,由於她們的成就(不少是專業人士),甚至有高級享受習慣及資產,令很多沒有相等成就的男士感到自卑,因而不敢高攀。還有一點,就是部分「盛女」雖然在尋求伴侶,但是又不想有生兒育女的負擔,也許會趕走某些很想建立傳統家庭的好男子。
2017年有一個心理學研究發現,非自願獨身(involuntary singlehood)的人比較自願獨身者更容易有負面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會產生各類精神問題(特別是焦慮、憂鬱及身體不適等),並會出現一種稱為「浪漫孤單」的現象(即是雖然有很多朋友及社交活動,仍然因缺乏親密伴侶而感到孤獨)(Katarzyna Adamczyk,2017, Current Psychology, Vol.36)。
聖經有很多重要的女性人物,當中不乏獨身人士,例如做了很多善事的多加(使徒行傳第九章36至42節)、招待保羅及其他信徒的賣布商人呂底亞(使徒行傳第十六章6至15節)。在當時社會之中,女性地位低微,如能這樣被他人提及和讚賞,實在是非常難得。
麥基恩博士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