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淳信箱 「與EQ神童對談」 之 發揮潛能重新上路

th.jpg

 

EQ神童程智問:

「自從選擇不繼續升學,我一直也希望那些沒有大學學位的人,也能被社會認同其工作能力與學歷是沒有直接關係,更可決定自己人生的價值,面對前途的挑戰。走到今天,你可否給我最後的勉勵嗎?」

清楚記得你下定決心要「一洗頹風」的那刻,我甚欣賞你這份志氣,就是要做到三個不﹕不影響工作,上班要有精神;不影響教會生活,每星期有去教會;不影響與家人的關係。於是我請你開始在三個月內寫反省文章,以檢視自己能否達到這些目標。接著,我又建議你要養成三個好習慣﹕看一些有關心理學的書,幫助鍛鍊思考;義務幫學生補習作愛心服務;到不同學校、教會分享自己戒除打機的經歷。我很欣賞你總是按時完成,因你每一次提筆,總看到自己有很多不足,過程如擦鏡子,愈擦愈亮,把自己照得清清楚楚,也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後來,我發現你原來不是我想像中那麼被動,你常擔憂自己不能達到別人的期望而寧作一個平庸的人。我給你一個EQ提示助你可愈戰愈勇,就是常作個善於準備的人,因這總是傳遞出一種鎮定的訊息,讓人對你更感信任,如你常聽說﹕「工作不易找」這句話其實並不完全真確。如果你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因為別人不肯做的事,你願意去做,故你便學懂欣賞自己。因此,你要愛惜光陰,因為人的潛能發展受到「潛能遞減法則」影響,意指即使你天生具備多方面潛能,但若不及時開拓或發揮,這種潛能便會隨著時光流逝而遞減,甚至徹底消失。一個人只要活出他自身所被培養的質素,就是自信、自發、樂觀、擅談、合作、忍耐、細緻、盡責,便能夠頂天立地了!我為你高興,因你能倚靠神而得到明確的奮鬥目標。

最後,弟兄們,凡是真實的、莊重的、公正的、純潔的、可愛的、聲譽好的,無論是甚麼美德,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應當思念。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所領受、所聽見、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應當實行;那麼,賜平安的 神就必與你們同在。腓4:8-9

余德淳博士  EQ訓練 研究顧問

 

余德淳信箱 「與EQ神童對談」 之 平靜少年人衝動的性格

th (1).jpg

EQ神童程智問:

「我發現十四歲的表弟最近情緒起伏大,有時可以整天埋首看書一言不發;有時故意高聲回話或用不友善的行動來推撞弟弟,來發洩『懷疑父母不再愛他』的不滿情緒。他的父母認為他變得野蠻而難以溝通,請問甚麼方法和技巧幫助表弟改善衝動性格,回復平靜的情緒嗎?」

「十四歲青少年人的性格特徵是率直,此階段是充滿矛盾的,例如:為人專橫,但同時又能與人結盟;與其他人相投,但與父母就不相投。而父母對他的不理解,源於在十歲前的孩子不喜說很多話和沒有主見,喜歡安靜;對父母的說話仍言聽計從,所以家長的期望也漸漸提高,並以為他從此變得順服。不料,當到了十歲之後,他們會突然變得蠻橫無理,衝動的行為讓父母大失所望,父母增多了不耐煩甚至是激動的負面情緒。久而久之,他們對父母的舉動也變得較異常敏感。

記得有一位少年人曾向我表示很不快樂,因為他認為在家中常被不公平對待,例如: 媽媽不容許他買一件有用的東西,但當弟弟要求買一雙鞋(弟弟已有很多鞋)時,便立即得到父母的同意;他又想到作為大哥,父母有很高的要求,有時更需要額外擔起更多工作,這一切令他感到很大壓力。

我問他﹕「是否認為父母就不夠愛你?」他整個身體霎時停頓下來,冷靜下來好認真地思想﹕「相比妹妹,媽媽更加願意同我分享心事。」「如果沒有弟弟的存在,我會感到很孤單。」隨後,他突然想到自己也可為媽媽做一點事,就是讓媽媽重回社會工作來分擔爸爸獨自賺錢養家的壓力,故自我建議,主動抽空陪伴和照顧弟弟,例如教弟弟做功課和陪伴他先睡覺,這可減少弟弟太依賴媽媽的習慣。最後,他能夠從自己的不快樂的原因,以至整個家庭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找回自己在家中曾感失落的存在價值。

「朋友乃時常親愛, 弟兄為患難而生。」 17:17

余德淳博士  EQ訓練 研究顧問

余德淳信箱「與EQ神童對談」 之 不喜歡上學的挑戰


EQ
神童程智問:

「面前這位同學說話沒精打釆,旁邊坐著的父母神情也憂心忡忡…作父母表示,兒子因升中派位時不理想,未能進入心儀的學校就讀,心情不佳,由初期不想上學,到後期拒絕進課室…最後離校而轉讀職業訓練;現時因情緒問題需要定期看精神科醫生及服藥。根據您過去的輔助經驗,應該如何幫助這些同學?」

當我與這位「目光呆滯」的同學打招呼時,留意到他以最大的力氣來與我微笑點頭,並帶著期待的眼神來與我對談。明白同學們會突然感到緊張,整個人變得十分混亂。「讓你最感辛苦的是甚麼?」當我有如此提出問題後,經過四十分鐘左右的溝通,就會真相大白了。

很多同學都會表示,每當道出「無法上學」的決定時,媽媽會立即露出「皺眉頭及失望」的神情;而爸爸以「大力關門」來表示不滿,父母這些都會令他們心情變得更差和嚎啕大哭。「我內心希望父母可冷靜地作回應說:『不要緊!休息一會吧,明天可能做得到!』但爸媽比任何人更希望能解決『我不能上學』的心理問題,真的感到很對不起他們。」

孩子踏入十五歲左右的階段,其中一個特徵是敏感挑戰,他們會對很多不同的事物產生質疑,即相比小學時更難與人妥協。但從以上的家庭故事中,同學所質疑的是「自己為何不能上學,會導致父母因他們問題而傷心難過?」故事中的父母太刻意地想盡辦法令同學肯上學,於是因孩子一次又一次的退縮而難掩失望哀傷的神情。

但要知的是,同學的內心原來更內疚,「我沒有怪父母不諒解我,知道他們失望,他們也知我喜歡學習的是課本以外的新知識,但我就是不能…」他們眼泛淚光說。

我常鼓勵他們說﹕「焦慮可能是你的盟友,雖然它會為你帶來壓迫及侷促的感覺,但它的存在不是要嚇倒你,而是助你學會承認與了解它們給你選擇的重要性,就是勇於承擔後果的功課而不是逃避。」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14

余德淳博士  EQ訓練 研究顧問

余德淳信箱 「與EQ神童對談」 之 牽制人際和睦的破壞因素

團隊.jpg


EQ
神童程智問:

「我十分有興趣認識人際關係,常在圖書館搜索心理學書本。我看見這些書本的作者都提醒說﹕『如要避免言行傷害別人,首先應該細心反省自己有否一些破壞因素。』請問有否一個核對總計,讓我每天學習反省?」

根據所搜集的資料,大約共有十個破壞因素牽制人際的和睦,我們可以洞悉及予以標記﹕

(一)完美者事事盡善盡美,準時及要做對;常常因責任心重,而感挫折不愉快。

(二)批判者負面看人看事看環境,專找錯處,多偏見;不快樂多焦慮,對某個人及公眾有兩副臉孔,有「若不挑剔,對方便懶」之態。

(三)控制者欠耐性,專是否定人,相信「嚴加管制才可事成。」

(四)極端成就者好競爭,以外表成就為自我接納的條件。

(五)極端警覺者懷疑心重,高危險意識,誇大困境。

(六)極限理性者感情冷漠,相信「處理情緒是費時。」

(七)過度勞動者易分心,需高挑戰,相信「多戰績才是活好短暫生命。」

(八)逃避者逃避困擾,相信「延後事情便可過渡。」

(九)討好者常在小事上討人歡心,只想別人接納甚至依附。

(十)犠牲者想退出,透過受苦,想得別人愛憐,但覺得無人了解。

惟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角色仍需分為偶然的、慣常的和強迫行為,以及某些環境會帶來高刺激。所以我們需要及早自我反省,才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

「上帝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篇 139:23-24

余德淳博士  EQ訓練 研究顧問

 

余德淳信箱 「與EQ神童對談」 之 建立自制和自律的基礎

 

th.jpg

 

EQ神童程智問:

「EQ學問說﹕『自制是人不做本應做的事,自律是人能做本不甘願做的事。』我留意到,很多孩子在成長中有一些自制及自律的困難:掩飾錯誤、放棄學習、憂思而令自己過分敏感,常覺身邊危機處處,但又不肯請教處理方法。EQ研究是怎樣分析這些孩子的成長問題?」

從我的訓練經驗中發現,孩子在幼稚園階段就需要培養自信、自發、樂觀和健談,這些是建立自制和自律的基礎。自信的孩子不掩飾錯誤,他們常常談現在比對兩年前的自己甚麼進步了,或增加了那些能力…說完之後真的信心改善了。自發的孩子不放棄學習克服生活的逆境,他們常常針對拖延、善忘和埋怨,認同在困難中會有更多的學習,所以與成年人檢討及接受進步提示意見,就有動力行出第一步了。樂觀的孩子不會被憂思令自己過分敏感覺得危機處處,他們在危急時就問自己「仍可做甚麼」,所以他們相信困難並非絕望,原來做完第一階段便會看到一些可跟進的地方,事情不是初期那麼渺茫無望。談的孩子身邊常常有鼓勵他們按情況適度地表達的成年人,家長們可以每天晚上與孩子交流當天緊張、憂愁、慚愧、憤怒、快樂的經驗,就此發展了孩子的成熟。

在這個容易緊張及學業使孩子身心透支的年代,只有及早鍛練自律自制,才可以有正面的情緒能力面對生活的挑戰。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 4﹕8

余德淳博士  EQ訓練 研究顧問

余德淳信箱 「與EQ神童對談」 之 家長自設打機陷阱?

 

th.jpg

EQ神童程智問:

我聽說很多家長要求學校為學生設立打機時限,甚至對違規的學生施以重罰。我認為校方和家長在對付學生打機的事情顯得束手無策,作家長的應該如何處理這種『管教不周』的挫敗感呢?」

我常常向家長們說,要輔導全港萬千學生戒除打機,是沒有絕對把握的,因為這要考驗親子關係的基礎如何。然而,若子女是打機已達成癮的地步,家長就不要天真地想,找個輔導專家必定能夠以交談來說服子女了。

作家長的一定要認識的真相,就是自己經已漸漸失去了可敬可愛的形象,遊戲機成為了孩子的愛人。可嘆的是,取而代之的遊戲機是家長自己送贈兒女的禮物,當時的動機為討好孩子,使他們以後聽自己話。究竟是家長被騙?還是明知這是陷阱仍帶孩子跳進去?

家長嘗試以宏觀角度去思考問題,就知道這只是人生的第一個陷阱,隨之而來的還有﹕「辛苦錢不要考慮去賺,錢要賺得精明,千萬別輸蝕!」「錢是無可代替,長大後要拚命賺錢才可換到快樂!」「做人要懂得享受,沒錢就沒可能快樂!」「有便宜就要取盡,人不為己就是傻子!」面對這些不值得接近的陷阱,大部分孩子與你的孩子一樣,不是找某某輔導員訪談,而是應由爸爸或媽媽用說話兼行動去身教的。

我們應該處理的不是表面的打機行為,而是內在不想負擔學生的責任和追求獨自快樂的心態,「在崇尚物質化的社會生活,我們的家庭是否已經在享樂洪流中翻倒了?」「我們應否現在開始從家庭生活中再練習談心事、一家人去做義工、去教會認識那些不靠金錢而以唱歌和思考為樂的另類朋友?」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 12:2

余德淳博士  EQ訓練 研究顧問

余德淳信箱「與EQ神童對談」 之 熱情最影響品質評價


EQ
神童程智問:

「若一個學生每做功課,都會因找不到答案而大發脾氣,如何幫助他重尋失去的奮鬥心和最佳精神集中的狀態?如果他不擅長結交朋友,怎樣的鍛練讓他有最佳的形象示人?」

EQ訓練是一個重要的自我管理,尤其是強於自我激勵,在應付不如意的遭遇,就可突顯成功者的毅力特徵,常能捲土重來,收復失地。建立新鮮感比一直做下去的成功率高,在找不到答案的時候,先改去做其他事,然後再返回原位。有研究統計,新鮮感比繼續做下去的成功機會是高於30%。

只要盡量給予孩子最「低」的答案提示,就可以使他們不失去奮鬥心,因為經過「多番推敲才猜中」的經驗會使他們享受成果,從此產生毅力。多練習記憶數字、旅行攜帶物品和餐單食品等,可以改變孩子由心急或怠慢的壞習慣,變為集中的精神狀態。訓練孩子玩輸了,仍微笑拍掌欣賞勝方,給自己肯定了熱誠不減的堅強,就可以給周圍的人有高雅的印象。人的五個基本品質,包括聰明、勤奮、堅定、靈活、熱情,其中以熱情(相反冷酷)最影響整體評價,因是最先給人的感覺。這些意見加入愛心的勸導,相信可以協助學生改進EQ。

「你們要謹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
〈路13

余德淳博士  EQ訓練 研究顧問

余德淳信箱「與EQ神童對談」 之 剛強性格反控逆境

 

th.jpg

 

EQ神童程智問:

「逆境是否可控制人心?在逆境下,人遭受的壓力有分階段和層次嗎?對於有信仰的人常說,心意可更新變化,是否代表就可以遠離兇惡的報復心?現實生活真有神蹟,使人可以得到心靈的引導嗎?」

信仰能夠使人產生樂觀,相信逆境不夠力量去控制我們;是我們被剛強了的性格反控逆境。《聖經》說:「因為上帝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後1﹕7〉

人在逆境下,壓力是分階段遞升的。第一階段使人警覺,若不妥善處理,延至第二、三階段,心中的威脅感便會轉而產生高緊張或抑鬱,大約八成疾病與壓力有關,而癌症只有約5%是遺傳來的。

心意是有可能轉化的,人可以離開苦毒思考,不再成為環境或事件的犧牲品。信仰使人相信有神蹟,世界被創造是因為「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1﹕3〉看自閉人士也能夠成功適應人群;年紀老邁的仍可建立助人事業;曾經吸毒者在信耶穌之後,也會成為社區領袖。這是很多曾接受長期輔導仍不收效,卻在找尋信仰的經歷中突然徹底改變的有力例證。故此人只需要聯繫神,在他們真誠地向神傾訴的時候,得著平安的感受和心靈的指引。現實生活的確很多事情使人透不氣,我們要留心和倚靠聖經的引導:「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作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且要存感謝的心。」〈西3﹕15〉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

余德淳博士  EQ訓練 研究顧問

余德淳信箱「與EQ神童對談」 之 成功的親子教育

 

123859768_121n.jpg


EQ
神童程智問:

「我十分欣賞母親和父親對家庭的付出。試問父母親職有成功的定義嗎?聽聞猶太人擅長子女教育,他們認為的『成功親子教育』是怎樣的?《聖經》對於人付出的愛有何標準?外向的母親也有成功例子嗎?」

智慧的行動可以有以下參考:領受(虛心聆聽)、存記(常常思考)、側耳(清楚執行技巧)、呼求(把疑問求教)、揚聲(公開與人談論增廣見聞)、搜求(盡心盡力去組織所學)。

《聖經》箴言說,人若領受神的言語,存記祂的命令,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呼求明哲,揚聲求聰明,尋找它,如尋找銀子,搜求它,如搜求隱藏的珍寶,就明白敬畏,得以認識神。《聖經》又應許搜求真智慧的人,將會得著福氣:盾牌保守拯救。「他給正直人存留真智慧, 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箴言 2:7〉

父母要以有崇高的愛作標準,《聖經》的標準可查看哥林多前書4章12節的「並且勞苦,親手做工。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外向的母親也可以是成功的,在使徒行傳16章記載,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名叫呂底亞 ,她也是一個好母親。一個成功的父母,就是能教導培育很多接班人,學習留意省察內心,避免孩子因為沒有反省而走錯路、做錯事。在這些教導之下成長的孩子,將來也會是一個成功的父或母。

「上帝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139:23-24

余德淳博士  EQ訓練 研究顧問

余德淳信箱「與EQ神童對談」 之 左右腦主導樂觀或悲觀

th

EQ神童程智問:

「人的左右腦有不同,一邊提供建設性,另一邊則是提供破壞性的,兩邊不斷『鬥爭』。有關的EQ書提出,大腦神經能夠重塑,透過建立理性思維的左額葉找到樂觀的學問。在生活現實中,理性的左額葉與感性直覺的左額葉,真的經常『鬥』得難分難解?」

悲觀的人,就是右額葉經常贏左額葉,即左額葉輕輕說一句,已隨即被右額葉打敗。右額葉常說﹕「那有這麼容易,現實哪裡可行;你看,又來了。」還有,右額葉最厲害是用經驗打敗左額葉,「你上次成功了嗎?你最後還不是失敗了。」當右額葉如此想時,就算左額葉提出多有建設性的東西,過往失敗的回憶也會再次湧起,令人沒法反駁,因為論成功的經驗確輸一籌。

人的腦部很有趣,當你經常睡不著覺,或是睜著眼睛卻沒法欣賞風景時,那是因為你腦裡的「會議」很長。從今天起你該留意自己,究竟哪邊的額葉較佔上風。

可能你會說,讓左額葉一直贏就可以了。這又不可以,因右額葉的功用也負責用「悲觀」告訴我們,有些東西是我們不擅長的,以基督徒的說法是那可能不是你的恩賜。如果我們刻意用樂觀的態度去做,其實也未必對。我們也不要顧貶低右額葉,有時右額葉提出的警惕也是不錯的,「悲觀」能令你不致跌進太深的深淵,例如有些人婚姻失敗,很想盡早早尋找一個人來取代上一個,急著「收復失地」,但右額葉的悲觀會說﹕「可能未必適合在這時做一些魯莽的決定。」

我們兩邊都需要聆聽,有些人說世上最厲害的創作智能,就是重視右邊的悲觀和左邊的積極(或稱樂觀),找到兩邊的理由後,作出衡量,再看選擇側重哪一邊的比率,如悲觀或樂觀佔了多少成,然後得出最好的意見。這亦是輔導的方式,即「擅長」讓人訴說憂慮後,同時也「懂得」詢問對方可提甚麼建議,然後能夠成功地幫助對方找到他自己也想不到的答案。

「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 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 遍地滿了你的豐富。」〈詩 10424

余德淳博士  EQ訓練 研究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