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道 之 小學生談戀愛

蔡世鴻校長|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早年,有朋友請我分享對小學生談戀愛的看法。我心想:有這麼嚴重嗎?小學生不是只顧著忙補習、玩手機和看電視嗎?他們何時變得那麼早熟,竟然學會談戀愛?原來事情不是那麼簡單。

那麼早熟?

青年協會在2017年訪問了7,000名中小學生,其中約有1,000人表示,小學時已經開始拍拖,極端個案是一名十二歲的女孩認識了男方幾天,便上對方的家過夜。在2015年,也曾經有記者訪問過100名小學生,當中有10%受訪學生表示有戀愛經驗,部分人更表示他們談戀愛時會拖手、擁抱和親嘴。

作為一所小學的校長,我也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女同學一般到五年級已踏入青春期,開始打扮,有時會主動與男生玩耍;但男孩一般到中學才發育,他們在小五、小六時,多數只顧和男同學打機、打籃球,對女同學主動撘訕,不以為然,有時還會覺得煩厭。但假如小六班裡出現了一位年長一、兩歲的插班男生,他長得較高大、成熟,運動又表現良好,很容易便會和早熟的女同學成為一對戀人,更會出現親密的行為;又或者已上初中的男同學遇上小學的師妹,小六女學生會對他們有點崇拜;要是男方又開始對拍拖有興趣,戀愛便開始了……

如何避免?

對於小學生過於早熟,年紀小小便情竇初開的原因,不少專家都有不同的意見。有些人說,是因為食物的基因改造了,令小朋友變得早發育;也有人說,是電視劇影響,令小朋友嚮往愛情;部分人指出,是性教育不足,未能照顧兒童的成長心態;也有人認為,是小朋友希望得到認同,想找異性朋友傾心事……個人認為以上種種原因都有可能。家長如要避免早戀的情況發生在自己的子女身上,最有效用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關愛子女。

青協的調查指出,小學生談戀愛的擇偶條件很簡單;發現他們在選擇男女朋友條件方面,首三位分別為溝通及彼此了解(50.8%),關心與愛錫自己(40.5%)和品格良好(40.4%)。這三方面條件,如果父母能為他們做到,孩子又怎會外求?要跑去找年長一點點或同齡的異性談心事、求認同呢?不少教育研究都指出,影響小學生的群眾之中,第一位是父母,第二位是老師,第三位才是朋友;所以如果子女在小學時期,你不關心他們,當他們升上了中學,親子關係便會愈來愈疏離;到時學壞了,你也不知道。父母要知道能夠影響中學生的群眾,排在第一位是朋友,第二位是老師,第三位才是父母。

如問我兩小無猜是好是壞?我當然不贊成,太早了!我們不是古代人,十三歲便要成親。如家長覺得拍拖這個問題似乎很遙遠,就讓我們退後一步來看;大可談談如何避免子女在成長過程中有不良的行為或結識不良的朋友。這些都是家長不希望遇見的情況,但如何避免?答案都是那一個──關愛你的子女。

愛回家

我不是前線社工,可能見識得少;但年輕時,我曾經在桌球室當過暑期工,經常見到一伙伙年輕人,當中甚至有小學生。男男女女,有大有小,常常在桌球室流連和睡覺。我當時想,在桌球室睡覺多辛苦,為甚麼不回家睡?那時我不夠膽跟他們傾談,怕他們是黑社會人物。但這一幕幕「不愛回家」的情景,幾十年來都纏繞心中。現在年紀大了,就明白箇中原因;那是因為他們有家歸不得;缺乏家人照顧,才會不愛回家,結交上壞人。

要避免子女學壞,首要讓他們愛回家;而要他們愛回家,家長要做的事很簡單,就是溝通與關懷,有效地表達你們愛子女之情。子女處於青春期,有自己的看法,家長只要跟他們多傾談,問題便可解決。在九至十四歲時期,孩子會覺得父母的愛遠比朋友的愛重要,所以不要吝嗇你們的愛,多慰問、多關心、多陪伴,給他們一個温暖的家,他們便會愛回家。

網上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