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面對第四波嚴峻的疫情,情況的確令人產生憂心忡忡。最近多了家長主動約見作個人成長諮詢,的確令我感到欣慰。我發現,他們與我談及的焦點不單是在如何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而是反省自己作為父母為何看事物總是那麼悲觀,以及明知孩子已有進步但仍要不斷加壓至更好才肯收手,更是難以鼓勵的說話來為家庭建立輕鬆氣氛。家長們也認為,在這抗疫期間是整理自己的心理及精神健康的好時機,因他們同意我常主張的﹕「只有身心靈健康的父母,才可培養出身心靈健康的下一代。」所以,我一直認為,一家人是彼此合作的共存關係、彼此扶持的好伙伴。因此,如果你發現已跌入一種教養子女的抗逆疲勞(Pandemic parenting)狀態,那需要認真地停一停,去正視及調整這耗損狀態的提示,並帶著初學者之心去探索自己仍未被了解的感覺和需要。
有一對已退休的夫妻,正想退下來享受人生之際,才發現近30歲的女兒患有社交恐慌症。起初,他們夫妻倆以為帶女兒來與我面談便可解決問題,但經過一段時間,他們才明白原來自己才是「劊子手」。他們一直相信成功需苦幹,沒有做不到的藉口,只要有適當方法去處理問題就不是問題等價值觀,並以此去教導女兒,但完全不明白女兒面對困難時那份無助及掙扎的恐懼與痛苦。後來,我了解這夫妻倆的成長也是來自一個信念,就是﹕如果人夠勤力就不會有痛苦。有一次,作妻子的向丈夫發了一句怨言:「女兒變得如此負面也歸咎你這差劣的家庭背景。」而這丈夫表示,在未學習一家人有傾有講的溝通模式前,他一定會與妻子至少有三天的冷戰期,但在這三天內要擺出一副黑面是何等的痛苦難耐。他明白用黑面只想讓對方知道自己的不滿,但卻需要承受著不吐不快、有口難言之痛,故此選擇用我之前教他的溝通方式,就是坦承向妻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例如說﹕「聽到你剛才講的話,令我感到受傷害,我自己也是一個受害者,我也無奈地默默承受而沒有選擇的現實。所以,我需要被諒解及尊重已盡力付出的努力。」當妻子聽後便回應﹕「對唔住,我現才知這句話原來傷你傷得如此深,我其實講了這句說話後也立即感到不安的。」後來,這位丈夫表示,原來一家人有這樣交心的溝通關係,才可以建立整體輕鬆的家庭氣氛;當一家人感到輕鬆時,才容易有好心情去對抗逆境。
我真的為這對夫妻感到光榮,因他們沒有因自己年齡限制及原生家庭的影響,而選擇下決心去改變自己。我入行20年來甚少見過這些因看真需要便立即行動去改變的夫妻,所以我感謝他們的真實見證,讓我更有動力去推動「成長家長計劃」,重建有傾有講的溝通關係。如果你今天看子女是一個有問題的人,那他們就會順理成章地成為有問題的人,所以邀請你先看真問題的核心,才能為問題對症下藥。在即將迎接新的一年,如你也想經歷以上這對夫妻成長改變的可能,我歡迎你致電6010-4224與我聯絡,讓我與你和你一家一起同行尋見希望。
「所以,既然我們有這許多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繞著我們,就該卸下各樣重擔和緊緊纏累的罪,以堅忍的心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希伯來書12﹕1〉
馬君蕙(家長EQ課程訓練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