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放下身段

二十多年前,我於教育學院(現稱「教育大學」)接受師資培訓時,我的老師分享了她某一次觀課的經驗    那是一節中文課,一位中年男教師提及「蟾蜍」這生物時,運用自己闊大的面頰,一脹一吸地模仿牠。我的老師表示自己深深被那一幕感動!她認為這樣不顧儀態、沒有介懷作為人師的尊嚴的舉動,盡顯老師對教學的熱情。我當時聽後,不以為然,到了今天,我開始明白箇中的深意。

兩年多前,我開始校長的生涯。首次登場,就是在「生命教育體驗活動」中作角色扮演。我跟幾位老師透過扮演童話人物,啟發學生思考一些美善的性格特質。同事建議我扮演「國王」,以配合校長的特殊身分。最終,我選擇扮演「農夫」,這角色與教育工作者有異曲同工之妙。本學年,我又要演另一角色,被安排負責演活改編版《醜小鴨》中的「醜小鴨」,旨在帶出人的獨特性和價值。上一學年扮演農夫時,戲服頂多是粗衣麻布,這次卻要戴上灰鴨的帽子、裝上羽翼,更要仿傚鴨叫聲。其中一場表演是「親子場」,要在家長面前「醜」一回。奇怪!我一點兒也沒有感到為難,且樂此不疲。那一刻,有一絲「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感覺。當然,我對孩子忘我的付出,與父母愛孩子的程度無法相提並論,但是這次「放下身段」的表演引起孩子莫大的迴響。

我從來沒有親口承認扮演了那些角色(雖然很明顯),天真的孩子卻愛出其不意地喊我「農夫」或「醜小鴨」,希望我脱口回應,然後證實我就是「農夫」或「醜小鴨」。有些孩子愛以邏輯辯證,例如要求我跟那些角色同時出現,以作證明。這類話題不斷出現在我與學生之間,造就了無數有趣的對話和難忘的片段。我和學生的關係始於「放下身段」,建築於自然的溝通。小息時,我走到操場或課室與他們閒聊,深化了彼此的關係。每次我從校長室「出發」前,都會翻開當日目標班別的相片集,竭力辨認學生的樣貌和名字,以備稱呼他們。每每喊出他們的名字時,他們先是詫異,然後是愉悦。此外,在與學生(尤其是初小學生)説話時,我習慣俯下身子,甚至蹲下,側耳傾聽他們。孩子與我説話時頭往上仰,不但對脖子構成負擔,內心更會產生無形的壓力。即使在校內的頒獎典禮中,與他們拍照時,務求高度相約,我同樣俯身蹲下。

除了親厚的關係外,「放下身段」亦能令孩子感受到我對他們的愛。某天,有一位天真的小一學生蹦蹦跳跳地走近我,他問︰「校長,全校您最疼哪位同學?」我答道︰「我疼愛每一個同學,包括你。」他樂滋滋地走了!我不是為了「呃Like」,而是希望他們在愛中建立「安全感」,塑造正向的人格。記得有一位前輩説過︰「校風校風,就是校長的作風。」我期望為老師們樹立榜樣,感染他們樂意為孩子放下身段。學生會因為我們的體貼從心底裡萌生尊重,比顧忌師長權威而來的尊重更有意思。

學生的回饋,他們給我的感謝卡和說話,也成了我的「荒漠甘泉」,帶給我前行的信心。俯身澆灌,他們不但感受到,更化為感恩的心。我明白了當年我的老師對「蟾蜍老師」的肯定隱含的意思︰當我們願意為孩子放下身段,我們必定能夠從孩子身上看到更多的驚喜和亮點。

林逸龍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