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要容罪在你們必死的肉身上掌權,使你們順從肉身的私慾,也不要把你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用具;倒要像出死得生的人,把自己獻給 神,並且把你們的肢體獻給 神作義的用具。罪必不能轄制你們,因為你們不是在律法之下,而是在恩典之下。」《聖經新譯本》〈羅馬書6﹕12-14〉
面對新冠疫情一波未完,一波又起,城內人們承受著孤單無助、壓力之感,亦面對著種種的生活、經濟、情緒等問題。因此而滋生的不良習慣(逃避現實問題)和負面情緒,正衍生出「多重成癮」 (Multi-addiction)問題。我們如何避免?這需要懂得用正確的方法去舒緩。
文﹕莫玉蘭 基督教新希望團契總幹事
編輯﹕謝芳
物質或行為的上癮
當有人對一種以上的物質或行為上癮時,就是多重成癮。患者的思想將停留在強迫性和逃避現實的常態狀態。有研究指出,當上癮的人與各種困難作掙扎時,他們往往希望通過一些物質的使用(如飲酒、毒品、吸煙等),或行為習慣(如賭博、消費、上網、性、執垃圾等),作為逃避現實問題和無助、內疚、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的一種方式。不幸的是,這種通過自我用物質或行為或過度使用來尋求平衡的嘗試,不僅會導致一種心理及生理上的依賴成癮,還會導致多種成癮。成癮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精神狀態、日常互動以及與他人的關係。如果有不止一種成癮,這些影響可能會更強。多重成癮患者完全康復與單一成癮患者相比會更加困難,具有多種成癮的患者復發的風險更高。
依靠福音得以重生個案
多重成癮者如何在新希望團契裡依靠著福音信仰得以重生,逐一擺脫各種成癮的枷鎖?
(1)阿康﹕
我有多重成癮的問題,包括吸毒、吸煙成癮的物質成癮,和病態賭博、網絡成癮的行為成癮。自小與父母關係疏離,加上自己性格反叛,11、12歲已結交壞朋友。自小在家裡已接觸賭博,包括打麻將丶啤牌等;16、17歲出來工作時,很快就融入同有此嗜好的同事,一起打麻將、「鋤大D」、打桌球等,並以打麻將作為最普遍的聯誼方式。
我的薪金全花在賭博上,輸光薪金便等下次糧期,情況每況愈下,後期就開始借貸。想起自己從小接觸賭博、13歲開始吸煙、18-20歲開始吸毒,接著29-30歲開始沉迷打機的歲月裡…好像一個廢人,生活糜爛。後期,吸毒種類更轉為高昂消費的可卡因,一晚消費差不多要兩千元,再加上其他消費…回想起來,都覺得當時的人生非常混亂,整個人生都被毒品支配,不論是工作賺的錢盡花在買毒品,因要錢買毒品,也愈賭愈大。當看見朋友因「索K」而引致膀胱過度活躍症而如廁頻繁或身體機能不斷轉差,我開始警覺自己或會有這些影響,故思考自己一生「是否就這樣渡過?」但是,因成癮已去到不能自拔的狀態,心感到很無奈。
結婚後,我仍依舊沉溺於各種成癮行為之中。當兒子出世時,30歲的我遇上嚴重財困及債務引發的經濟危機,太太不但情緒爆發,更意識到我的嚴重病態賭癮,她勸我去求助戒賭機構,否則會離婚!我意識到挽救婚姻的重要性,故即時致電戒賭機構熱線尋求協助,開始參加了新希望團契的小組、戒賭課程、分享及講座。初時,我懷著疑惑和不情願之心出席,但在小組裡的人際互動丶關愛及包容,使我不太抗拒。在這裡,有很多過來人及其家人分享自身的故事,以及如何在新希望團契靠著福音戒賭的成功例子,都令我感到鼓舞和滿有盼望,更安心及願意接受這機構的幫助。過了數週,太太(Wendy)也願意陪同一起出席。自此,我們夫婦二人及孩子定時出席新希望團契直到今天。
初來新希望團契戒癮只是抱著承諾太太的心態,但從昔日的糜爛生活到現在的規律生活;從多重成癮到今天的穩定戒除各種癮,如吸毒、煙癮、病態賭博、網絡成癮;與太太一起建立了長跑的健康運動習慣…這些都是以前沉淪的我不曾想過的。回望過去7年,真的感到神的慈愛及看顧,實是恩典滿滿!從前,總覺得戒賭的思想和行動是兩回事,很難進行,直至到新希望團契開始戒賭、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透過在主內及新希望團契不斷學習,才可確切實行起來。現在穩定戒賭的自己仍繼續回新希望團契及以過來人身份在小組帶領及分享,並靠著聖經話語及組內各人互相提醒,也能時刻警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轍。往後日子也跟從神的指引,因為戒癮(尤其賭、毒)是需要長時間去累積實踐出來。深信主會一直引領我及家庭向好的方向前行。
(2)Wendy(家人)﹕
在拍拖初期,已知阿康有賭馬賭波和吸煙的習慣。我一直以為他只是小賭,所以不以為意。及後,才發覺他賭波、賭馬愈見頻繁,注碼亦由最初幾十加碼至幾百,輸咗就再來過…我們曾因此吵架。當我懷孕後,發覺身邊的錢愈來愈少,於是再次質問和要他將來養家…可能這就導致他更加想用賭博來賺更多錢。至於丈夫吸食毒品方面,也是在拍拖一年左右時意外發現,當時從他的衣服袋內找到一包毒品時,感到好傷心。後來再沒有發現他帶任何毒品回家,以為已戒掉了,他自己也是如此對我承諾。直至陪同他到新希望團契戒賭時,才發現他一直沒有戒掉,我真的情緒崩潰。
我來到新希望團契之後,心有不快的事情也盡量在這裡傾吐。現在遇上不開心之事,沒有像當初般罵丈夫,希望大家建立更多尊重。明白他猶如一個病人—病態賭博的人,我學習到和一個病人「硬碰硬」相處是沒有必要的,嘗試退一步付出更多關心去處理和他的關係是會有出路的。
走到今天,我改變舊我成了現在的自己,主要是因為相信神,並得到衪的幫助;其次,亦在新希望團契學習和更多了解病態賭徒的特徵,以及一些他們的心路歷程。在過去這幾年,我將所學到都盡量去嘗試運用,例如怎樣以「換位思考」去看整件事;怎樣學習好好去同對方溝通;參加分享會,從而聽到其他家人的意見,並相互鼓勵。現在大家一齊學習、一路成長,連我倆的思想都有比以前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