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與家人暢遊久違了的廸士尼樂園。那天天氣晴朗,我們在園內遊玩了兩三小時後,來到了一處寬濶的空地。這裡四周種植了多株品種不一的樹木,綠葉在涼風中搖曳生姿,煞是好看,是一個休閒的好地方。走近一張有背長椅,坐下休息不一會兒,看見幾位帶著孩子的太太行近,在隔鄰那張有背長椅坐了下來。剛坐下,她們的孩子便立刻四散,開心地跑動,歡呼聲和笑聲朗朗。
「小心點呀!」「唔好跑得咁快、咁遠!」「跌死你呀!」「小心撞到棵樹呀!」「唔好左穿右插撞到人呀!」「跑得咁快會扭傷!」「成身汗,快啲休息吓啦!」「快啲過嚟飲水啦!」但是,這歡樂笑聲很快被太太們的警告喝罵聲打斷了。在短短在兩分鐘內,每五秒就聽到類似「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的說話。幾個孩子面露無奈,既想玩,但又怕被責罵。幼小童心或在迷惑﹕「來迪士尼樂園就是想歡歡樂樂、開開心心地暢玩,但這樣作又不好,那樣作又不好,媽媽心中會否如此想?她們帶我們來是為了甚麼呢?」
確實,「這樣不可」或「那樣不好或不應該」的文化,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無論在家中、商場內、公園裡,或在食肆,亦常聽得見這樣的聲音。但孩子應做甚麼或如何做才是好、才是對呢?最近,看見某新聞節目評論一個新展覽,整篇報導都是負評﹕這裡不好、那裡差劣。小朋友若在這環境當中成長,他們又如何能夠知道甚麼是好?甚麼是善?甚麼是對?甚麼是美呢?
若想建立孩子的自信心,父母首要學習注意及欣賞子女每一個細小的好行為,多說感謝讚賞的說話;在生活見證和態度多帶著感恩的心情。同時,也讓子女知道所作的何謂是對、是好、是美、是善。若子女所作的未盡完善,當父母指出錯處時,也需告訴他們如何作才是對的;負面批評的同時,也有平衡的正面鼓勵。
同時,父母應小心自己的言論和一舉一動,反省言行中有否不自覺地貶低了孩子的自信心,如一句的「我幫你」,會否帶著言外之意﹕「因為你無能無用,或你不夠聰明醒目」呢?過分的關心、過分的協助、過分的呵護,都會令孩子養成過分的依賴習慣,結果是怕錯而不敢去作決定,或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故此,當孩子說出困難,父母便很快伸出「 援助之手」,這是「真愛」孩子,還是陷入了傷害孩子一生的危機之中呢?
聖經箴言說﹕「孩童的動作是清潔,是正直,都顯明他的本性。」〈箴言20﹕11〉所以,作父母的要多欣賞你們的孩子,他們一定有許多值得欣賞的地方,一定有許多需要鼓勵的地方。聖經也教導作父母的,若孩子有不正確的地方,應該努力教養他們,讓孩子擁有自信,擁有一顆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心,邁步他們未來的路程。「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 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
楊明康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