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經文:出二十2-17
2 “我是耶和華你的 神,是我把你從埃及地、從為奴之家領出來。
3 “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4 “你不可造雕像或任何形式的偶像,來代表天上、地下,或河海裡的東西;
5 不可向它們下拜,不可侍奉它們,因為我耶和華你的 神是痛恨不忠的 神;恨我的人,我追討他們的罪責,懲罰他們的兒子、第三代、第四代;
6 愛我、遵守我誡命的人,我以忠誠的愛對待他們,直到千代。
7 “不可利用耶和華你 神的名弄虛作假,因為那利用祂的名弄虛作假的人,耶和華不會免去責罰。
8 “要謹記安息日,把這日分別為聖。
9 六天你可以勞碌,做你的任何工作,
10 但第七天是歸耶和華你 神的安息日,你和你的兒女、男女奴僕、牲畜,以及你城裡的寄居者,都不可做任何工作。
11 因為耶和華用六天造了天、地、海洋和其中萬物,第七天安歇,所以耶和華賜福給安息日,把這天分別為聖。
12 “要孝敬父母,使你在耶和華你 神賜給你的土地上日子長久。
13 “不可殺人。
14 “不可通姦。
15 “不可偷盜。
16 “不可作偽證陷害別人。
17 “不可貪圖別人的房屋,不可貪圖別人的妻子、男女奴僕、牛驢,或別人的任何東西。”
中國人祭祖的習俗在周朝後才出現,並且限於具顯赫地位的家族進行,如皇親國戚及高官。後來這習俗流傳民間,而且普及起來。由於中國人深受佛教與道教的思想影響,祭祖行動摻雜了很多迷信意念,例如:靈魂變成孤魂、野鬼、餓鬼、厲鬼等,需要生人祭祀;而陰間的鬼魂不事生產,亦需要陽間的人不斷供奉,要焚香、燒紙錢來照顧。後人也盼望,藉祭祖行動獲得祖先的庇護。
祭祖與敬祖
追溯早期的祭祖行動,重點在於敬祖。因為人們深受孔子儒家思想的影響。當時的祭祖著重倫理道德層面,目的在於「慎終追遠,民風歸厚」。孔子不主張將鬼神與人事相連,故此倡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強調人跟祖先血脈相承,透過祭祖達至「孝道」的個人修養。因此,中國人早期之祭祖屬文化風俗居多。可惜時至今日,祭祖行動已充斥著導人迷信的思想。
深度反思:
- 神頒布「十誡」,對人類生活有何影響?
- 為何「當孝敬父母」列在十誡中的第五誡?
陳一華牧師
註:獲准刊載靈修小品,未經許可,請勿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