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心田 之 「又有太空人?」– 阿樂與阿儀空巢期的迷思之分析

上期談及阿儀想帶兒子到外國升學,並考慮與在那邊唸書的女兒一同生活,以下我們會嘗試分析他們全家人的處境。

子女長大後的需要

一般而言,18至21歲是成年早期的階段,人會離開父母、尋找工作方向及人生伴侶。女兒到外國唸書,是由阿儀一手「精心策劃」,這也斷了女兒在香港的感情瓜葛,女兒感到好像沒有自主性,無怪乎她到外國後,因不想父母干預,所以很少聯絡,而她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空間和自主權。另外,唸中學的兒子正值青少年期,正是尋索自我和重視同輩群體認同階段,他與父親及同學已建立一定的情誼,不想離開,對於母親強迫到外地升學的安排,事前又沒有諮詢自己的意見,實令他感到非常反感,不想依從。

空巢期引致的問題

阿儀的焦點一向放在子女身上,只當遇到難關,才找阿樂聯手去解決問題,但隨後又再聚焦在子女身上,可見阿樂與阿儀著重在「父母」多於「夫妻」的角色之上。從阿儀只顧子女而忽略阿樂,阿樂放工回家只顧打機,對阿儀預備帶著兒子到外國升學和探望女兒等態度也很淡然,可看到他們的溝通和感情早已存在問題。阿儀礙於不想影響孩子更沒有拿出來坦誠傾談,只選擇「忍」。直至女兒離家到外地升學,阿儀被需要的感覺退減了,隨之而來的是寂寞和失落,雖有兒子在身旁,但當只剩下兩夫妻時,一直存在的問題便浮現出來,磨擦也增加了。她想到既然夫婦關係不理想,相互間沒有被需要和滿足的感覺,一旦連兒子也到外國讀書,只單獨面對阿樂,這是她最不願意見到的情況,所以她想帶兒子到女兒那裡,陪伴在側,重拾做母親被需要和滿足的感覺,也可避免面對空巢的處境。反觀阿樂,他覺得兒女已長大,應給予他們較大的自主空間,相比能接受兒女遲早要離開,去建立自己的事業和家庭的事實。加上他的個人價值是建基於工作上,所以沒有如阿儀那份因兒女要離開的不安。

「太空人」的婚姻問題

當夫妻分隔異地,缺乏關愛與支持,容易經不起試探誘惑,最終可以導致婚姻破裂和家庭瓦解,悲劇收場,像香港以往不少移民家庭的問題一樣。事實上,阿樂與阿儀夫妻間的感情早已出現問題,而阿樂也有「前科」,在父親過世後曾對女秘書有好感。如阿儀真的走了,阿樂的「高職厚薪」或許會吸引一些異性「投懷送抱」,在缺乏妻子和家人的關懷下,容易受不住誘惑,那麼這頭家就真的會散了。而遺憾的是,相信阿儀也想到這個可能,只是內心不想再管阿樂了,可見她對這段婚姻的未來或許沒有太大「奢望」了。

下星期我們會嘗試為他們的處境尋找出路。

譚日新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黃曼君女士 ︳個人、婚姻及家庭輔導員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