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心田 之 「痛不育生」- 阿樂與阿儀不育困惑之出路

上星期我們透過分析阿樂與阿儀的例子,帶出香港不育夫婦普遍的處境,並指出他們在人工受孕後流產的失落,下面我們會嘗試為他們尋找一些可能的出路。

評估情緒狀況

因阿儀已出現了一些抑鬱的狀況,她可能需要先接受心理輔導員或家庭/精神科醫生的評估,看看是否需要接受心理輔導或藥物治療,以穩定其情緒狀況。假如真的需要藥物治療,他們可與家庭/精神科醫生商量在服藥期間,是否適宜進行人工受孕及懷孕。

接受心理治療

阿樂雖然表面沒有明顯的情緒困擾,但可讓心理輔導員評估一下其狀況,是否壓抑了其哀傷情緒。而心理輔導員亦可幫助他們為胎兒流產之事進行哀傷輔導,處理其失落情緒,當中可能會進行一些簡單儀式,以幫助他們放下小產的哀傷。另外,心理輔導員可幫助他們更了解對將來有小孩生活的憧憬,讓他們明白照顧小孩的實際處境等。此外,亦會幫助他們改變在家「各顧各」的生活態度,學習一同解決問題和面對逆境。

探討不同可能

心理輔導員亦可引領阿樂與阿儀詳細思考,如果想再懷孕,可繼續看生殖醫學科醫生,假如他們仍想看中醫調理身體亦可。在成功懷孕後,除了看醫生安胎之外,心理輔導員亦可幫助他們面對高齡產婦和胎兒等高風險因素帶來的心理壓力。假若在人工受孕一段時間仍不能懷孕的話,他們要決定是否繼續;同時間,他們亦可探索收養小朋友的可能。起初可接觸一些收養小朋友的家庭和參加一些講座等,多了解收養是甚麼一回事,才作決定。

沒兒女又怎樣

如果他們放下生兒育女和收養的念頭,他們要哀悼未能成為父母這個角色與迎接新生命所帶來自己、家人和朋友之喜悅,慢慢接受和重寫將來沒有小朋友的生活,重尋人生的意義。而阿樂與阿儀也可與其父母分享他們的難處和當中曾付出的努力,以期獲得他們的明白及諒解,也一同慢慢接受這事實,哀悼沒有孫兒的失落。

多元婚姻狀況

阿樂與阿儀亦可把眼光放到現今多元社會看看,不少人也是過著不同的婚姻狀態,也可活得精彩。事實上,單身、已婚有兒女和沒有兒女,也有其苦與樂。在社會中亦不時會看到一些單身人士過著豐盛的生活;而有些夫婦可能不是因為不育而是選擇無兒女,他們因著沒有兒女的負擔而活得較自由和輕鬆,也可投入更多時間在建立夫婦的感情,亦可更自由地去承擔一些有兒女夫婦不容易承擔的任務,更能全身投入工作或從事有意義的義務工作中,透過「承傳」把知識、經驗和關懷以不同形式和範圍培育下一代,成為別人生命的師傅。

譚日新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黃曼君女士 ︳個人、婚姻及家庭輔導員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