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價值教育何價?

2021年2月,教育局正式宣佈通識科課程範圍將由現時12個主題減至6個主題,教學時數亦會相應減少。消息公布後,各媒體討論沸沸騰騰。原以為我校通識科老師會第一時間來找我商量對策。意料之外,因應這話題而找我的人,竟是其他的學科老師,而不是通識科老師。

大家可能覺得奇怪,按理老師教學工作繁重,怎會有時間關心其他學科的事情?原來其他學科老師是因為知道高中通識科教學課時將會減少,於是便希望為自己任教的科目爭取更多課節,以應付浩如煙海的課程……。他們固然有其需要及道理,但是只有一個餅,怎樣能滿足各科對增加課時的需求呢?

今日執筆之際,我仍未有決定如何分配多出來的課時;但肯定的是,我一定會留一節開辦「價值教育科」。但是這樣做,恐怕諸葛亮又要舌戰群儒了!

猶記得第一次和老師舌劍唇槍,是2011年剛來到現在的學校服務。眼見這是一所基督教學校,高中卻沒有開設聖經課,我覺得很詫異;於是便和老師商討,希望其中一科可以騰出一節來開辦聖經課。結果各科各不相讓,並告訴我:「其實大家已討論了數年相關的課節安排,當日沒有在高中開設聖經課也是迫不得已……我們完全明白校長的用心,但學生的成績更重要……」之後,我作出了很多調動,才能在高中安排一節難能可貴的聖經課。這當然也令部分老師暗暗不快。

所以,我預計今次在高中開辦價值教育課,不知道又要花多少唇舌向老師解釋背後理念?但我心意已決,價值教育課一定最少要有一節。因為「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可單靠食物,而要靠神口裡所出的每一句話。』」(馬太福音4:4)

價值教育並不是核心科目,學生或會掉以輕心,老師在講台上與學生分享誠信、關懷、尊重、包容等價值概念時,學生可能偷偷地在抽屜中做其他功課。縱然如此,我仍然覺得此科目是必須的;因為價值教育可以改變人的精神面貌。課本上的知識未必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加上這些知識亦日新月異;五年後,可能已不合時宜。相反,一些普世價值,例如:寬恕、感恩、樂觀、積極……是行之百世而不朽,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在中學時期,如果學生有機會和老師在課堂上一起探究上述課題,定能潛移默化,將來必定終身受用。

另外,我瀏覽其他學校網頁,很多友校高中早已有開設類似科目,名稱是「公民教育課」、「德育課」等;我猜內容都是大同小異。其實我校已慢人一步,現在何不趁此機會,在高中開辦價值教育科?相信為時未晚。我明白培育學生的正確價值的重要性,讓學生身體力行去感受、體會、領悟生命價值的可貴。縱然是「限米煮限飯」,課節不多,時間有限,老師也許只能在課堂上播放影片,但我總希望當學生看見病榻前的老弱傷殘和社會中的貧苦大眾,如何每天艱苦謀生,他們會因而激發惻隱之心;看見釋囚在鏡頭前分享,他們會學會三思而後行。這些都是活生生的價值教育教材。可能我說得太多了,還是容讓老師用自己的智慧去設計課堂,感染學生吧!

翁港成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