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溫習,發覺自己如果有認真地「看過」一些資料,便很容易牢記在心,連文字的位置例如在那一頁的那個角落也記得起,所以答試卷時有些似畫公仔,重組一幅圖畫。初中時中國歷史科考試曾拿滿分,有同學仔質疑老師偏心,他回答說:「佢把我的筆記一字不漏地回答咗,我唔可以扣自己筆記分數。」後來自己明白這個某程度上是「影像記憶」(photographic memory)。是的,增強記憶力的訓練也建議我們把要牢記的東西加入或變成影像。
一些比較難記的東西,如果給予它們一些意義或連上故事,便容易記起了。「1988924100979」這個數目不容易記下來,但如果知道這是關於加拿大飛人莊遜(Ben Johnson)的事情,每個數目都變得容易記了。1988年9月24日,莊遜在奧運會100米田徑比賽中以9.79秒破了世界記錄,但後被發現曾用禁藥,金牌也被褫奪了。當年全城關注的電視劇「宮心計」和「金枝慾孽」,角色眾多、情節複雜、劇情發展迂迴曲折,我沒有時間追劇,只曾看過「半集」,但在身邊說自己記性唔好的師奶們,都可以如數家珍地把每個角色相互的恩怨情仇,以及如何鬥過你死我活等等細節一口氣講解給我知道!
如果事情連結有強烈的情緒,我們便會刻骨銘心的記著。我常到不同的歐洲地方旅遊,但我發覺自己許多時沒有在倫敦停留,這個可能和我對倫敦的記憶有關。80年代,香港仍未有「醫專」(Academy of Medicine),要取得國際公認的專科醫生資格,唯有遠飛倫敦應考。在我離港之日,卻知道剛懷孕的太太甲狀腺分泌出了問題,但我離港的行程不能取消。在滿心牽掛的情況乘夜機到倫敦,抵達時仍未天亮,深秋清晨的倫敦街頭是淒風苦雨和天寒地凍的,當時還未有手提無線電話,只可用街上的電話亭,聯絡太太報平安,通話不足兩分鐘,因為我已用盡手上的英磅硬幣。事隔多年,那個冰冷漏水的電話亭仍然歷歷在目,寒風仍然刺骨。近年因事去了倫敦多次,記憶還在,只是感覺和情緒都被沖淡了。
「味道和氣味」最能勾起強烈的回憶。許多在外地的中國人,每逢佳節便很想吃點應節的家鄉食品,而許多人都覺得媽媽做的食物是世間美食。兩年前我的媽媽離世,直至幾個月後失落的感覺才稍為放下。有一天因為要把媽媽用過的輪椅轉送給別人,自己回到她的住所,一進入她的房間,便聞到一股熟悉的氣味,忽然間,媽媽的記憶湧上心頭又揮之不去,眼裡流出了淚水。在近幾個星期,和弟妹們又回到媽媽的房間,我們都有同一反應,說氣味已經沒有了,那股強烈懷念的情緒沒有再被勾起。但我在離開時,心裡卻覺得若有所失。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詩篇103﹕2〉
鄺保強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