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和合本,詩篇16:6)
大衛在落難、逃難,在困苦中,只有投靠耶和華。在當時真實可見的環境中,他所處的地方不是皇宮,而是流離之地,他所面對的困境,怎能說「實在美好」?難道他是「阿Q」?
不少基督徒常常希望尋求到神的旨意。若告訴他,答案只是「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 他會否認為這是「阿Q精神」?
基督徒在接受福音的時候,是全心全意認定「耶穌是主」。因信稱義,因聖靈的感動而獲更新,得新生命;生活也因為蒙福而活得更豐盛。當然他希望擁有耶穌,亦求主掌管萬有。但是,「萬事有主」這個思維,逐漸因為生活漸入佳境,以及一些個人以為的成就而改為「萬事可有主」,再變為「萬事或有主」,再淪落到「萬事何來有主」的光景。
我們往往忽略,除非讓耶穌完全擁有我們,換言之,就是祂在我們身、心、靈上有完全主權;否則,我們也難以擁有基督。我們要能夠認定,不論任何境況或在任何地方,只有耶穌是我們所擁有的,也是唯一令人喜悅的。
要活在主內,有祂所賜的平安和喜樂,不但讓主在萬事上「話事」,也如保羅所說:「⋯⋯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2:2)一顆病毒讓我們可以看到這所謂文明世界的無奈、無助,在政治角力中的無恥和無望。「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羅15:13)。這「信」從何而來?(羅10:17)
這「信」如何表達?(雅1:22)
表達的動力從何而來?(弗6:18)
切勿忘記沒有能源、動力的武器,只是廢鐵。
七千人
註:獲准刊載靈修小品,未經許可,請勿隨意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