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道」精神問題可以「輕鬆」看?(下)

「耶穌聽見了,就對他們說:『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病的人才需要;我來不是要召義人,而是要召罪人。』 《聖經新譯本》〈馬可福音2﹕17〉
「至於我,我要歌頌祢的能力,每天早晨我要向你的慈愛歡呼,因為你作了我的高臺,在患難的日子,作了我的避難所。」《聖經新譯本》〈詩篇59﹕16〉
「心裡喜樂就是良藥;心靈憂鬱使骨頭枯乾。」《聖經新譯本》〈箴言17﹕22〉      

說到老生常談的精神問題,很多人會將之看成是「發神經」,但在現實世界之中,原來這是都市人的通病。生活在每個階層的人,面對著工作忙碌和生活壓力,身心靈常處於繃緊狀態,失眠、失控差不多是常態。如何面對自己經常不能平伏的精神狀態?精神問題真的可以「輕鬆」看?四位精神科專科醫生以「趣談」方式為讀者一一剖析﹕「精神健康『趣談』」專欄系列!

編輯﹕謝芳

教我如何不擔心?

王曦中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對事對人要求高,無論大人或是小朋友生活都逃避不了林林總總的壓力。最近一年種種的社會事件,加上每日不斷的新冠病毒疫情資訊,真的有令人透不過氣的感覺。隨著壓力而來,還有擔心﹕經濟、健康、小朋友的將來問題…,焦慮和無力感揮之不去。縱然明白很多事情不在我們掌握之中,這些擔心亦不會令事情變好,但是如何才能放下纏於心裡的擔憂呢?

幫助自己發洩情緒

焦慮和擔心是人類面對壓力而產生的正常反應,因為我們有想像力,會為將來計劃,故產生擔憂。適當的擔憂可以推動我們為將來作準備,但過分的擔憂反而會令人處於恐懼之中和停滯不前。要避免自己被憂慮掩蓋,就要學習適當的抒發情緒。其實,減壓方法有很多種,選擇那一種則是因人而異,如有人會跟家人朋友傾訴、有人會選擇做運動、有人喜歡用藝術去抒發情感、有人會選擇去看一場電影,這些都是比較健康的減壓方法。反之飲酒、食煙、依賴毒品等,是屬於逃避性質的舒壓方法,有機會令事情弄巧成拙。

作息定時,注意飲食

焦慮感會影響睡眠和胃口,有不少人因為擔憂而出現失眠和缺乏食慾。晚上睡不好就早上補眠,久而久之變成了貓頭鷹,晚上失眠情況更加嚴重。作息混亂、工作繁忙、加上欠缺胃口,變相忽略飲食需要,最後影響了身體健康。所以,要留意身體反應,儘量作息定時和攝取均衡營養,令身體處於最佳狀態去面對高壓的環境。

活在當下

憂慮源於對未來的恐懼。我們為未來的打算費盡腦汁,卻忘記去享受現在所擁有的。學習活在當下,每天訂下小目標,做好今天的自己,為身邊的人和事感恩,才不會浪費生命中點滴的喜悅。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轉移注意力於別人身上

明白有很多事情不在我們掌握之中,再思前想後也是沒有答案。嘗試將擔心的事情暫時放下,把注意力放在身邊的人身上。你身邊有需要關心的朋友嗎?有需要幫忙的人嗎?你除了為自己打算,有甚麼可以為身邊的人付出,祝福其他人嗎?當你在服侍他人的時候,自己的問題就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把專注力轉移,可以幫自己跳出憂慮的迴旋。

若果以上的方法都未能減低焦慮感,而焦慮的症狀已經開始影響日常生活,請務必向醫護人員求助。讓大家一同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把惱人的擔憂交託給天父吧。「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6-7〉

「趣談」精神健康 

盧德臨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精神問題可以輕鬆看」是用淺白的言語和富創意的角度來論述和詮釋過往以 「黐線」、「神經病」、「失心瘋」等詞來形容那長久存在的精神心理現象,回應這個不平凡時代和海內外華人社會渴求精神健康資訊的一個嘗試。從貼近訊息萬變的社會環境,源遠流長的中西文化,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精闢準繩的教育資訊,千變萬化的求診個案,推陳出新的服務意念,到出人意表的解難方法,都是專欄取材的方向。期盼讀者能開拓視野和掌握有用資訊之餘,能夠樂意不忌諱地談論精神健康話題,正確地關心、認識和改進自身的精神健康狀況,和更有效地幫助精神受困擾的身邊人,進一步實現精神健康,人人共享的願景。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