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近期新冠肺炎的疫情下,有些個人觀察與感受,現分享當中一二。
經濟學理論指出,虚假信息和謠言會「自我滿足」。 謠傳市面沒有廁紙衛生用品,以現今供應與物流能力本應難以置信,但人人突然搶購遠多於平時所需用量,一時之間供不應求,大眾便更為擔心,以致更多謠言出現,真的給人搶購一空。當初搶購是否正確?不少衝突謠言亦是自我滿足,「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最終必定如大家所預,雙方做得更狠,鷹派必定當道。正如英國《衛報》評論疫情﹕「人人都必須接收準確的資訊,去保護自己和其他人。」
經濟學主要是在局限下爭取最大目標(最優化),目標一致加上局限清晰,才能在局限下做到最好。若各方目標不一致,對方想達成的目標與我不同,最終互相牽制對方,反會阻礙目標達成,帶來混亂和士氣低落。抗疫的目標是甚麼?是否相同?「保護自己和其他人」應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共同目標。倘若為了更快更有效,不是在局限下盡量將目標做到最大,而是要改變局限,這樣不會達至最大目標,反而會弄巧反拙。
經濟景氣無可避免周期性循環變動,包含由谷底到高峰的擴張期,以及高峰到谷底的收縮期。谷底是當期最差現象,若可以更差就不是谷底,所以谷底意味情況即將逆轉變好。人生亦無可避免有高有低,面對谷底絕不是尋死時候,理論上應該在最高峰時才要死,因最高意味情況即將逆轉變差。不過,只要整體在升軌,就算下降後都會再升 。咬緊牙關等待重新上升,留意總有天使在身邊,多些感恩,少些擔心、疑問。筆者覺得靈性亦有周期,當覺得軟弱無力難受到想死時,就是在谷底更需要主耶穌的時候。「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祂。」〈詩篇42﹕5〉
李樹甘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