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手有行善的力量,就不可推辭, 要向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行善。」
《聖經新譯本》〈箴言3﹕27〉
現時每年有公屋陸續落成,讓基層市民可以有一個窩,減省居住上的支出。不過這個窩似乎還未能算得上是「安樂窩」,不少新建屋邨的居民都紛紛表示配套設施和政府支援都不足,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文:教會關懷貧窮網絡
編輯﹕謝芳
根據政府公佈資料顯示,2017年貧窮人口為137.7萬人,其中居於公營房屋的有68.8萬人,佔整體的50.0%;換言之有半數香港貧窮人士活在公屋的社區生活當中,其中的鄰里關係、配套設施、社區氣氛都直接影響他們的生活和出路。東涌迎東邨於2018年3月開始入伙,有三千多個出租單位。由於入伙期較早前宣佈的2017年第一季延遲了不少,儘管屋內裝修和地板舖設都仍未動工,單位內保持著滿目瘡痍的狀態,獲派單位的居民仍然急不及待地搬進去;此外,食肆、兒童託管、交通等配套亦未能配合。在這個艱難的生活環境中,幸有一「同區互助計劃」(下稱「計劃」)早已作好預備,由數個機構單位聯手合作,具體地協助迎東邨居民,轉化社區。
各司其職 互助互利
2018年3月「計劃」由建祝義工隊、足印義工團、社職、天乙慈愛基金會及教會關懷貧窮網絡舉辦第一次簡介會,吸引更多機構及團隊加入。理所當然,各團隊都有各自的特色、強項、資源和人脈,因此「計劃」最大的特點在於眾團隊各展所長、盡善盡美。「計劃」發起人之一的建祝義工隊義工阿軒分享說:「建祝義工隊和足印義工團過往多番合作,已經有許多幫助基層家庭進行家居維修及搬運二手傢俱的經驗。在迎東邨的『計劃』中我們能夠幫助居民籌集傢俱、粉刷油漆、舖設地板、整頓電路等。」
阿軒續道:「過往我們收集二手傢俱轉贈給有需要的家庭,要由西環運到東涌,其中的運輸效率甚低,但我們想像如果能夠由大嶼山的社區捐出資源,便能簡單地運到同區有需要的人手中,而且還可以配合該區的義工資源。」阿軒同時又說:「每個團隊都有自己的義工和人力資源,本來難以與人分享,但在『計劃』的合作當中,各自的義工不但能共享,還能互相學習。」義務的裝修師傅只有一雙手,能做的極其有限,不過「計劃」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進行,一個師傅教幾個義工,讓他們學會後自己負責其他家庭的項目,並教導其他義工。「東涌和其他地區陸續有義工隊成立,盼望『計劃』能夠拓展義工的能力,幫助更多地區。」
每人可做第二份「職業」
近年成立的義工網絡「社職」強調每個人在正職以外,都能夠從事第二份職業,即名為「社職」的義工身份。社職曾與建祝合作在深水埗區推行「計劃」,招募大學生義工管理及統籌該區計劃,不過後來東涌區的「計劃」亦迅速成型,所以社職亦同時積極鼓勵義工參與東涌區的「計劃」
迎東邨作為新邨,需要大量人手作體力勞動,協助傢俱搬運及裝修等。社職創辦人之一黃景龍先生(Antony)分享說:「我們透過網絡平台招募義工協助『計劃』中的人手需要,協助家居維修、探訪服侍和進行其他區內活動;同時也請義工進行長線的計劃工作,包括聯絡不同有資源的機構,配對東涌區內有需要的服侍團體,也有聯絡商業機構作存倉等。」
Antony續說:「我們期望最終東涌區的需要能夠由東涌區的區民滿足,因此我們積極協助『計劃』中『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安排中學生及南亞裔的同學學習為牆壁上油,將來能夠成為獨當一面的義工領袖。」
團隊合作創造更多可能性
位於東涌的金巴崙長老會牧民堂早於2016年已經開始預備服侍新邨,並設立了「迎東聚會點」,他們與『計劃』的理念不謀而合,因此也成為合作伙伴。其負責人黃滋瑞傳道分享說:「剛入伙時弟兄姊妹分組在不同時間落區,了解到區民的真實困難,包括居住在仍是混凝土的房間中,沒有護幼設施,缺乏食物援助等。另在3580伙中,有800伙是一人住戶,可預料是單身長者或其他特殊需要人士,他們也需要支援。」
黃傳道和一眾教友明白單靠自己堂會無辦法也沒有資源服侍如此龐大數量的居民,因此與「計劃」伙伴合作,還有同區的教會和服侍機構一同服侍。他分享說,曾有一位遭受家庭暴力的婦女向教會求助。教會一邊與她同行,同時也明白此類案件由專業人士處理更為合適,故轉介至香港聖公會東涌綜合服務中心跟進,最終妥善地解決了問題。黃傳道又分享說,上年透過教會關懷貧窮網絡認識了一對居於東涌的外籍夫婦,他們願意貢獻所長,服侍當區初中生的英語學習需要。
讓合作模式散落各區
阿軒指迎東邨的「計劃」是一個試點,希望能夠建立出一套模式,將來有新屋邨落成時能夠讓有意服侍的團體參考。他們亦正計劃在2018年末開始入伙的滿東邨再次實行「計劃」,服侍新入伙的基層市民。
黃傳道鼓勵各區堂會可以參考此種服侍模式,實踐基督愛心的同時學習謙卑合作服侍。他說:「在『計劃』中與志願團體合作時,對方希望我們能探訪一些家庭,但因應對方保障私隱的規矩下,我們無法如平常教會探訪家庭的模式,記錄對方的資料以作日後跟進。但是否這樣就不服侍呢?我們決定以服侍對象的利益為先,照舊探訪他們。後來,在邨內重遇服侍對象,對方亦在願意的情況下留下個人資料,讓我們能夠繼續幫助他們。」
「上帝在『計劃』中讓我們體會祂無盡的可能性,我們學習不堅執自己的固有做法,跟隨祂的帶領,留心作眾人以為美善的事。透過謙卑服侍,互利互助,讓基層人士得到最好的幫助。」黃傳道續說道。